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98章 监生与出兵 (第2/2页)
了一顿,又是说道:“新皇残暴,靠近皇宫怕是有杀身之祸!” “那可怎么办?” 一听到有杀身之祸,前方的一排人就不由退上一步,开始有人胆怯。 马尚锋将众人表现看在眼中,却是压低了声音,说道:“江北四镇,南明朝廷,正调集百万兵马北上。 我看这北京城,岌岌可危......” “此话当真?” “却有其事,我在南阳老家的叔父,就稍信过来。 江南有了个南明朝廷,优待士绅,兵强马壮......” “这可太好了!我大明气息尚存......” 越来越多人开始发话,众人开始激动着幻想。 还有人说着江南是如何繁华,勾栏遍地都有,士子地位高,出入场所还能有优待。 哪像现在屈辱...... 马尚锋看着气氛差不多了,人心再次聚了起来,继续说道:“新皇残暴,我看这皇宫不去也罢,不如先从京城的百姓入手。 号召更多的人来反抗!” 马尚锋的目标明确。 他又不是为了去紫禁城觐见的,闹出事情来就是为了召集人手,先把气氛给搞起来。 京城内的读书人多,新朝廷滥杀前朝大学士,心怀不满者肯定多。 隐藏在人群中的各方探子,也准备开始行动。 只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 马尚锋刚欲转身,脸上就迎来了一把烂菜叶子,打在脸上生疼。 再转过头。 大夏门周边的巷道里,密密麻麻冲出来了许多京城百姓。 还有一些是从工地上赶来的劳役。 大夏门周围的居民离皇宫最近,可最是忠于夏朝,听闻有人闹事,立马过来阻止。 “这位老伯......” 诸监生刚欲开口理论,这会儿招呼过来的就直接变成了砖块。 哎呀! 当头的一人脑袋开花,要是在前朝,哪有百姓殴打监生的机会。 可现在不同,新朝廷宣扬的价值观,在百姓心头根深蒂固,大夏门周边居住的百姓更具正义感。 而近千的前朝监生看起来人多,可哪里是寻常百姓的对手,再加上各处涌来的人越来越多,马尚锋带着同窗抱头鼠窜。 半个时辰过后,一群鼻青脸肿的人躲入一条暗巷里。 马尚锋看着周围的同伴寥寥无几,“声势浩大”的游行,竟挺不过半日....... “无可救药,看来只有等南明军队进京了......” “尽力即可。 等南明兵马入京,我等也都是功臣!” ....... 许三率领国安局的人,在暗中观察着一切,出人意料的情况是,这场动乱要比想象中平息得更快。 北京城很快就恢复了正常运转,前朝监生的游行几乎没有泛起多大水花,又重新沉寂了下去。 而此时,在江南诸镇,南明大军蓄势待发,并且在长江以北,淮安、扬州、庐州、泗州等四个重要军区依旧是重兵云集。 弘光朝廷兵部尚书史可法,同时担任江北督师,率领其麾下二十万扬州守军为前锋。 其余的重镇总兵,黄得功、高杰在后方协同挺进。 再加上刚晋封的宁南侯左良玉,已经攻下武昌,再次吞并原先大西国的土地,开始往南阳逼近。 若是从华夏整体上看,南明朝廷依旧是占据着大半疆土,且人丁钱粮充裕。 “督军大人,此番征战,京师有士子内应,北方各地士绅相迎。 若摇旗呐喊,呼应者甚众,拿下胡夏不过是时间问题!” 史可法下首,黄得功等人身着明亮铠甲,战意昂然。 而南明将领口中的胡夏,自然就是大夏皇朝。 在南明的军队看来,从草原上来的夏国人生性粗鄙,大半年的时间扰乱了北方的朝纲礼制。 此番征战,除了收复故土,同样还是打着恢复礼制的大旗而来。 扬州城外,前来送行的巨富甚多,人人提供钱粮劳役,只为了阻挡北方夏国的军队南下。 史可法翻身越上战马,心中却留存有忧虑,江北四镇虽然有士绅商贾鼎力相助,可扬州城内依然有饿殍。 而根据情报上来看,今年夏国在河南却无人饿死,这样的治理政绩,简直不敢相信。 “北夏不弱,否则也不会走到这一步!” 史可法遥望金陵,又看了看北方,在那面是京畿所在,百姓早已安定。 而反观金陵,歌舞升平,却透露出一股腐坏气息,朱由崧显得太不靠谱了...... “督帅走吧,徐州的守军还在等候,多虑无用,事不宜迟!” 黄得功直接出言劝说,江北四镇中,徐州距离夏国领地最近。 南明的大军将会在此地汇聚,再往北面进军。 按照目前的形势来看,南明的军队大抵与历史上差不了多少。 只不过有些将领变动,黄得功抛弃了顶头上司马士英,转投向拥护史可法。 根本原因则是因为地盘和财物分配不均。 “也罢,圣令不可违!” 史可法一声令下,大军开始往北挺进。 队伍后方是连绵不绝的农奴劳役。 江南的上层阶级尚且稳固,被骑在头上拉屎的百姓甚多,而这些劳役都是各地士绅土的奴仆,为了加快行军脚步,正不断的被军伍在后方鞭挞着...... 如此到了北方,也不知要耗去多少性命...... 十天之后,徐州城外。 史可法的大军逼近夏国领土,再进一步就要挺入山东,而凤阳督军马士英的军队同样按时到达。 此时的夏国主力,依旧是由刘青峰带着追击农民军溃兵,布局在江北边境的守军不过万人。 并且还因为土地分配的缘故,得不到各地大家士族的支持,相比于浩浩荡荡绵延数十里的南明军队,夏军就显得有些单薄了。 而好在的情况是,有从草原进入京畿的各路夏国军队。 在进入北京城后,在大夏门前游行了一圈,很快又带着人马赶到前线。 如此一来,夏国抵御南明的军队就凑齐了三万余人,虽然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储备军,可是装备了得。 有最新型的线膛枪,以及便捷的轻炮密布在每一个营队。 夏国的士兵满负弹药,与史可法大军正面相抗,很快炮声响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