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四二节 宴议储君之位 慕容化险为夷 (第2/2页)
竹筷,单膝跪拜道:“陛下确然理会错了意,康王绝无要挟微臣,望陛下明鉴!” 永宁帝毫无表情,连声道:“爱卿这是作甚,快快请起。朕于你吃饭闲聊几句,饭桌之上,没有君臣之礼。你若是这般模样,朕可就吃不下这饭了……” 慕容桓扶着圆凳站了起来,诚惶诚恐道:“臣罪该万死……望陛下治罪!” “好了好了,吃顿饭还吃出个“罪该万死”,传将出去,谁还敢陪朕这个老头吃饭了?来来,尝尝这鱼,鲜活的桂花斑,朕令御厨小心烹制,凉了可就失了味了。”说话间,永宁亲自拨下一块鱼rou,置入慕容桓碟中。 慕容桓双手捧碟,接了鱼rou,千恩万谢。 永宁帝轻叹一声:“晋王、康王皆有瑕疵,齐王、昭王更不堪大用,至于瑞王,朕还没有时间时间收拾于他,耿忠、陶延冀二人怕就是受了他的唆使,才会起兵作乱。朕的这些皇子们,个个都是“人才”,果真没有一个可以令朕省心的……慕容爱卿,你自袭承爵位之时,朕便已为帝,算起来你我君臣公事已有四十年了,这些年,朕开疆扩土,广耀九州,甚么苦难没有经历过……偏偏到了此时却被立储这件小事给难住了。你倒是说说,朕的江山,难道就后继无人了么?” 慕容桓战战兢兢听了永宁帝这番“诉苦”,连声答道:“陛下伤神,是做臣子的无能。以微臣之见,诸位皇子皆是人中之龙。是陛下过察,以致挑花了眼。这五位皇子,放在任何一国,都足以叱咤江山,陛下多虑了……” 永宁帝抬头看月,举杯道:“多虑点好,朕百年之后,不至愧对云照列祖列宗。这江山社稷,终究还要靠你们来协助维持……至于由谁继位,朕还需再想想……再想一想!” 一阵沉默,慕容桓忽道:“陛下,臣倒有个建议,不妨一试。” 永宁帝道:“爱卿但说无妨。” “向日齐王纵兵,内阁为了再择监国,便提议由众臣投票举荐……既然陛下犹豫不决,倒不如看看众臣心中想法。臣以为此法倒是值得一试。” 慕容桓推出这等办法,一是为了给自己脱身,毕竟对他来说,实在不想过多参与立储之争。二则是为了替圣人解忧,毕竟眼前之人是云照的皇帝,自己作为臣子,总不能一点意见都不提,岂不是混吃等喝之流! 永宁帝沉吟片刻,拍案道:“好,明日早朝,朕便令百官如此决议!爱卿之谋,倒是个好办法……身为新君,自然要受百官拥护,若连我云照朝廷的官员都不认可,那百姓更不会信服!” 接着,永宁帝又介绍了几道菜品,慕容桓却是食而不知其味,勉强果腹,终是将这一顿饭吃完了…… 审视自己在饭桌上的所言所语,希望没有留下什么把柄,为永宁帝秋后算账。 而永宁帝也是一番心思,他本意希望慕容桓参与到立储之争,故而多番用言辞激起慕容桓兴致,奈何这个慕容桓油盐不进,实在难以对付。相比而言,慕容桓比耿忠之流,更加让永宁帝放不下心。 但杀人总要些理由,更需要时机。永宁虽有心根除四王再云照的基业,却也深知此事不能cao之过急。 如今,先将平西王和北王拿下,剩下的两人,再自己有生之年,慢慢想办法便了。 步子迈得太大,四王连起手来,自己也难以应付。 永宁为了解决四王势力,也是煞费了一番苦心。 先是佯装中风,接着偷梁换柱,找了一个于自己模样相似的老人假扮自己,继而又自导自演了一番弑君大戏,惹得多方人马蠢蠢欲动,引得耿、陶二王上钩。 为了这件事,还差点搭上了自己的宝贝公主。 原本计划当中是将四王一网打尽,却不料只赚了耿忠和陶延冀! 翌日,朝堂。永宁帝将票选监国之事当殿宣布,责令凡二品以上官员,无论在京还是各地督府,皆可匿名投票,一人一票,一月之后,交由内阁于司礼监共同计票。 众臣听闻有一月时间可以商议,皆是洋洋得意。 这一个月,足够自己观察大人们的行动,足够诸位皇子们奔走求票,更足够自己乘机中饱私囊的了! 朝议之后,永宁帝亲自前往天牢,将晚晴及内侍坊的翠姑姑二人接回宫中。 至于弘善斋的钱多乐,不知何等缘由,当日竟在狱中咬舌自尽了…… 镇抚司给出的结论是畏罪自杀,不过这个“罪”却不知是何罪之有。 钱多乐死也不会知道,他一个“商人”,竟莫名其妙的乱进了宫廷斗争之中,命丧黄泉!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