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四章 逆流而上 (第2/2页)
力量。如果是天下太平,中央政府对地方有统治能力,这个时候门阀自然强过军阀;但如果是天下大乱中央政府控制不了地方,甚至连皇帝都由天子变成了“浪子”,到处流浪,这个时候只能用拳头说话,管用的自然是军阀,而东汉末年便恰恰正是这样一个状态,故而门阀不敌军阀。 第一个登上历史舞台的军阀便是董卓。 董卓进京之前,以袁绍为代表的士族联合以何进为代表的外戚同以张让为代表的宦官进行了激烈的斗争,结果来两败俱伤,何进被宦官所杀,宦官又被袁绍所杀,因此支撑东汉帝国的三根支柱便倒了两根,只剩下士族这一势力…… 董卓进京之后其实还是想与士族合作的,他也曾将一些名士强行拉到朝廷做官,比如蔡文姬的父亲蔡邕等;但一方面董卓本人乃粗人一个,根本不懂得合作,令一方面士族也瞧不起他,不愿意同他合作。最后双方闹翻,董卓成了孤家寡人,只得烧了洛阳,劫持皇帝跑到长安去了;那些个大士族也纷纷在各地拥兵自重,变成军阀。 董卓登上历史舞台,首先给了士族当头一棒。士族阶级顿时也明白过来他们的好日子到头了,他们自然不会善罢甘休,于是他们便选出了士族的代言人袁绍,准备重新夺回士族的统治地位…… 这个时候,历史便处在了一个十字路口。天下有识之士都在思索中国的前途问题,其中最有想法的两个人便是袁绍与曹cao。 袁绍的想法很简单,那便是走东汉的老路,恢复东汉时的秩序,而且是不再有外戚和宦官的这两股政治力量,奉行一套儒家士族路线;因此,当时那些士家大族们都纷纷支持袁绍,这也是后来袁绍能够成为关东联军盟主的主要原因。 所以,当历史进入军阀时代之时,门阀便寄希望于袁绍,这便有了后来袁、曹之间的官渡之战。 事实上,官渡之战曹cao胜得非常之险。战争之间的种种事态对于曹cao而言都是十分不利的。比如刘备叛逃,董承谋划政变,孙策准备偷袭许昌等等……就连周围的郡县也纷纷背反曹cao,投了袁绍。但是,官渡之战的结果是曹cao获胜,袁绍大败,因此士族阶级的最后一丝希望也随之破灭了…… 与袁绍相比,曹cao想要建立的是一个法家寒族为统治阶级的政权;他这一路线也在中国北方得到了推行,一个法家寒族政权由此建立起来。但遗憾的是,曹cao最后还是没能实现他的理想。 原因很简单,乱世之中崛起的英雄豪杰并非只有曹cao一人……南方对抗北方! 他过不了长江! 当时长江流域的三个州——扬州、荆州与益州,其州牧皆是宗室;再加上后来孙权与刘备又趁机崛起,三方谁也消灭不了谁…… 三国由此而鼎足而立! 这种局面直到曹cao去世之后仍然在持续著…… 其实,整个三国时期本质上就是士族阶级试图成为统治阶级而又被另一些力量所阻挡的时代。而魏、蜀、吴三国都是由非士族阶级出身之人所建立的,因此曹cao、刘备、孙权都是阻挡这股潮流的力量,所以三个政权的建立过程皆是逆流而上。 按照原来的历史,三国最终还是归了晋朝,而晋朝正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士族地主阶级政权。 雷云欲成大业,自然深明其中之厉害;不过,曹cao、刘备、孙权未完成的事情,并不代表他也不能成功…… 前有车,后有辙。曹、刘、孙成功建国便足以证明士族阶级并不是不能战胜的。只不过在面对士族阶级挑战之时,蜀汉选择了对抗,所以他才最先灭亡;曹魏放弃了曹cao当年的路线,所以曹魏也随之灭亡;孙吴选择了向士族阶级妥协,将自身的利益同江东士族阶级融为一体,但当天下的大部分都归了中原士族阶级之时,它自然也要灭亡…… “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谋。为了辽东的将来,看来我也只能采取一些不喜欢的手段了……” 良久之后,雷云终于下定了决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