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章 谁才是主角 (第1/1页)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 当然,再忙碌的剧组也不可能这么连轴转。 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是老眸子…… 所以叶楚有充足的时间整理自己的记录笔记。 他甚至有时间,更新在“榕树下”的连载…… 《唐朝那些事儿》十分火爆,订阅量直线上升。 因为是以风趣幽默的风格普及唐朝历史,让读者爱看,叶楚借鉴了许多成功写手的优点,全书逻辑性强,善于总结,观点犀利,调理特别清晰。 当然,除此之外,叶楚还写了不少点睛之笔。 比如:“你还很年轻,将来你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得到很多,也会失去很多,但无论如何,有两样东西,你绝不能丢弃,一个叫良心,另一个叫理想。” 被不少文青当做座右铭疯狂转载…… 对此叶楚毫无心理波动,半点羞愧也没有。 毕竟是重生者,借鉴那部未来火爆的连载小说,理所应当。 以它的风格改写唐朝,属于换汤不换药,也一定会受到欢迎和追捧…… 什么,那是抄袭? 开什么玩笑,那怎么能是抄袭?重生者的福利,能算抄袭吗? 他又没写明朝…… 再说了,自己智商不够,还不能福利来凑? …… “你加入了《十面埋伏》剧组,成了张导的导演助理?” “没错,我没给你说,也没让爸妈给你说,你怎么知道的?” “《十面埋伏》这部戏,米国这边也有关注,毕竟是拍了《英雄》的张翼眸的新作。” “米国人不是只关注米国电影吗?还有闲心关注张翼眸?” “这话说得,米国老百姓不关心,但米国记者会关心啊!我给你说,如果有朝一日张导邀请奥斯卡获得者拍戏,也会有人降低片酬出演的。” 那倒也是,毕竟老眸子不是陈导演…… “那李鞍呢?” “李鞍是米国人,明星们还是会按照市场行为办事的。” “你一个贝勒屯的人,还关注这么娱乐八卦的事情?” “我精力充沛,兴趣广泛啊……” “滚!”叶楚唾弃道。 和他打电话的是自己的双胞胎哥哥叶秦。 这位圆明园职业技术学院数学系的天才,大一破解三道国际数学难题,一个学期写了一百篇SCT论文,受到米国常春藤联盟和顶级科研机构的追捧,然后大三就去了普林斯顿大学深造,里面的大佬哭着喊着给他送桂冠…… 本位面的陆舟和吕丘建…… 天命主角啊…… 每次看到哥哥的论文在顶级期刊发表,叶楚就会去搜索相关文章,主要是阅读业内大佬对大哥的吹捧,感受一下“大教授震惊了”、“大科学家们震惊了”、“米帝人民震惊了”…… 很酸爽! 不过高兴之外,就是怀疑一件事,他的智商是不是真的被这位大哥给夺了…… 被夺走的还有自己的天命主角气运…… 当然,除此之外,叶楚每每庆幸。 幸好这位天命主角,是叶楚的哥哥。 两人走的是不同路线,也不会发生冲突。 这样昆阳之战召唤陨石的事情不会在自己身上发生。 …… “不过话说回来了,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的风格,你跟着张导学他的长处,也要融合到自己的风格里,可别学个形似神不似。” 叶秦在电话里继续说道。 “呵呵,还是管好你自己吧,别光顾着写论文和撩妹子,听说牛顿和爱因斯坦婚姻都有问题,霍金更不用说,都是因为撩妹子太多的缘故……” “我身为大哥,还用得着你cao心?倒是你这个未来的大导演,别被妹子榨干身体……” “切!你这是对我们演艺圈的诬蔑,演艺圈的妹子们都有纯洁心灵的,大家都是为了艺术……” “不吹牛我们还是亲兄弟?”叶秦唾弃道。 “不吹牛,我活着没意思!” 电话那头,叶秦差点被噎死。 深吸一口气,反应过来道:“我看你已经写了好几个剧本,质量挺不错的,什么时候拍摄出来?” “不急,我得等《十面埋伏》拍完之后吧,想来十月份就能立项。”叶楚笑道。 “呵呵,现在都七月份了,你找到出品公司了吗?找到导演团队了吗?找到发行公司了吗?”叶秦问道。 要知道拍摄电影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情。 拍电影不同于文学创作、也不同于作曲画画,搞这些创作可能会很随性,心血来潮想到一点儿写一点儿。 但电影不行,所有的电影基本上都是大量工作人员各司其职一起工作得到的结果。这也意味着拍电影是一项需要规划的工作。心血来潮最多只能出现在前期构思上,一旦投入拍摄,必须得“循规蹈矩”,每一步都要按照计划进行。 即使最前期的剧本,也和小说不一样。 小说讲究文字的意境,允许观众“脑补”。 但电影最终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是画面,是很具象的东西,所以剧本就相当于是对电影画面最客观、具象的描述,一般包括场景、道具、角色、台词等。 剧本创作完成后,接下来就要“分镜头剧本”了。分镜剧本就更具像,具体到景别(特写、近景、中间还是远景?)、镜头运动、演员的站位、画面构图、场景布置等等。可以文字描述,也可以画下来,这就基本决定了以后摄影工作的内容。 还要进行各种设计工作,相当于对分镜头再次细化,比如场景设计、服装设计、人物设计、道具设计等,很多电影在开拍前就会放出很多概念图,在正式开拍时,便会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再加上挑选演员,正式拍摄,后期处理。 这林林总总,无不耗费大量的金钱、时间和人员。 叶楚现在固然是亿万富翁,有足够的金钱。 但是如果没有一个有经验的制作发行公司的话,哪怕只是拍摄投资几百万的电影,也有可能搞成几千万的浪费。 所以,很多导演都是入行多年之后,积累了足够的人脉之后,才会接手执导一部电影。 即使伟大如卡梅隆,天分如此爆棚,也是在入行三年之后,年近三旬才有机会执导第一部电影,就这样他还和制片人屡屡冲突,导致首部电影差点与他绝缘。 所以叶秦的担忧不无道理。 叶楚却是微微一笑,电话中的声音尽显自信:“这是我的第一部电影,一切都胸有成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