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二二章 寒衣处处催刀尺 (第1/1页)
正午的太阳已经有些热了。 对于生命力旺盛的年轻人而言,太阳意味着力量和希望。 初新喜欢太阳,喜欢太阳带给人的那种感觉。 他身上虽燥,却还没渗出汗,洛阳的风从街巷中流溢出来,世界焕发光彩。 初新注视着自己的影子,影子已经缩到了他的脚底。 有光的地方就有暗影。 初新忽然在想,如果他的头上顶着一个太阳,他的影子是会消失,还是会蔓延整个大地? 他笑了。 他好像总有类似这样奇怪的念头。 为了和太阳靠得近些,他爬到了屋顶。也不知是哪家的屋顶。 踩在瓦片上,“哗啦哗啦”的声音令他沉醉,晴朗的洛阳城从高处看来似乎是与罪恶绝缘的。 也许这就是洛城的一张面具。 他忽然发现脚下的庭院中,有位老婆婆正坐在板凳上晒着太阳,一动也不动,如果不是偶尔有叹息发出,初新甚至会以为她已经死了。 这个时代要活得太老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扛过一个又一个难熬的冬天,膝下有富足的子女,还得笑口常开。 做不到这三点的人,或许活着还不如死去。 初新俯视着庭院里破旧的围墙和杂乱的花草,很快就判断出老婆婆的生活并不优渥。 家贫无贤妻,久病难孝子,初新猜测,或许她的孩子脾气并不好,抑或儿媳与她的关系并不融洽。 有人来了。 “阿嬷。” 老婆婆的耳朵大概已又有些背,她没听见这声“阿嬷”。 “阿嬷。”来人又喊,是个女人。老婆婆听到了,缓慢地转过了头。 初新发现老婆婆的眼神木然,竟好像不认识她的孙女。 女人来到老婆婆身侧,捧着一碗粥,背对着高处的初新。 初新忽然觉得,这个女人的背影似乎在哪里见过,她的声音也好像在哪里听过。 老婆婆一边吃着女人喂的粥,一边注视着女人的脸。 “认得我吗?认得我吗?”女人问老婆婆。 老婆婆摇了摇头。她听得懂女人说的话,却记不起女人是谁。 她忘记了自己的孙女。 很多老人都有这样的毛病,会遗忘时光馈赠的或好或坏的礼物。 只有在阳光中,那些记忆会泡沫似地重现。 初新立在屋顶,背脊发凉。他忽然明白造物主有多么残酷,多么冷血。 女人喂完粥,就坐在老婆婆旁边,说些只有她自己理解的话,关于小时候她同老人的故事,可终究是徒劳。 她好像已经习惯,叹了口气,收拾碗筷,准备离开。 女人转身的一瞬,初新才认出,她就是自己在醉仙楼遇到的杨二娘。 也许世上的事情本没有那么绝对,一个用毒的女人心肠也可以很善良,就好像貌美的姑娘很会骗人一样。 初新静默着,负手而立。 他背上除了菜刀之外,还多了一柄满是缺口的黑刀,这是王十托付给他与妻子女儿相认的凭证。 他来到洛阳时,身上不过一柄“七月”,一点散碎银两,现在不但没少,还多了两把刀。 就好像人来到尘世,记忆中的东西总是越垒越多,难以舍离,除非像老婆婆一样遗忘。 遗忘快乐,遗忘痛苦。 人若是失却了记忆,活着真的还有意义吗? 不知来处,又怎晓归途? 有些人本就没有来处,或者他们选择性遗忘了来处。 比如那白衣的少年。 他从不愿提及自己的身世,因为他的身世实在不值得提及,太穷酸,拿不出手。 他只希望能够挣来自己的未来,凭自己的剑。 当然,他的剑也是来历不明的。 他要去杀一个人,一个很难杀的人。 报酬很高,是他难以想象到的。只要他能够杀掉那个人,那个人的所有都将归他。 所有地产,所有钱财,所有女人。 指示他行动的老人很有权势,保证能给他想要的一切。 他很好奇:为什么老人不亲自出马?他没有问出口。 交易很公平,有多大的回报,就要付出多少努力。 他肯定想不到,自己的成败已经成为了别人赌桌上的天平,决定桌上金银的去向。 宋允的生活很规律。 他要求自己每天鸡鸣即起,晴雨霜雪都不曾改变他的作息。 经营着庞大的产业,他需要有充沛的精力和足够的时间。让身体贴合太阳运行的规律是解决休息和工作之间矛盾的最好办法。 他坚信这一点。 今天的他要和朝中权贵饮酒,所以他不能回醉仙楼,也不能到他在别处经营的赌场、酒馆和染坊去。 他出行时只带两个侍从。 据说他的武功很好,所以他根本用不着雇什么护卫。 作为宋家的长男,他知书达理,爱护三个弟弟,非常受尊敬。 他的兄弟分别干着不同的行当。 二弟宋匀,喜欢研究佛理,目前在白马寺译经。 三弟宋耘,十八就从军出征,在雍凉服役,战功显赫。 四弟宋云并不怎么出息。 从小,这个弟弟就没少惹麻烦:打架,喝酒,偶尔还会见血。 后来竟然还做了杀手。 所幸的是,宋云仍有君子之风,从不撒谎,也很尊重女性。 这是少年搜集的关于被刺者宋允的信息。他笃信“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宋允的马车要拐四个弯才能到要去的地方。 高阳王府,这是宋允此行的终点。 高阳王元雍是孝文帝的弟弟,元诩即位后进位丞相,富贵冠绝一国,一顿饭就能吃掉万钱。 据说他有六千名仆人,五百名婢女,八十房妻妾。 可以说,他除了岁数,没有一样是男人不羡慕的。 可惜的是,要获得大的成就,往往要耗费几十年的时光,一蹴而就的成功要么不太牢靠,要么不值得夸耀。 元雍已经很少参政议政。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人老了,不愿意管事儿了,应该交给年轻人了”。 可嘴上这么说,谁又肯真正放下权力呢? 宋允和元雍有交情。 没人知道他们何时认识,也没人知道他们因何认识。 “有交情”的意思,有时或许只是“认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