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七六章 未雨绸缪 (第1/1页)
原以为这家伙与王家的亲事告吹后,再没有资格与自己相提并论,却不想父皇一再地偏袒他,连小朝会都让他跟自己一样地参与。 照此下去,自己的太子之位还能保住吗? 只怕未必。 该死的,当初枫桥驿站竟没能弄死他! 溍王心里愤恨,回府后难免将这种情绪带给溍王妃,溍王妃进宫向王皇后请安时,偶尔难免说漏嘴。 王皇后到底老成些,少不得劝慰自己儿媳,“翎儿犯浑,你可别跟他一样。总归,无论立嫡立长,翎儿都是最理所应当的人选,只要他自己不犯错,不做蠢事,陛下是不会越过他立其他儿子的。即便他想那么做,朝臣们也不会答应,太后更不会允许这种事发生。” 溍王妃被劝得心情好了些。 然而,王皇后接下来的话,将她才刚好转的心情破坏得一丝不剩。 只听王皇后道:“你呀,别总担心这些有的没的。你这肚子也要争气些,头胎生了女儿不打紧,咱得赶紧再怀一胎,生个儿子,那他便是翎儿的嫡长子了。你也知道的,太后她最看重子嗣…老四再如何,可他现在还没成亲呢。” 溍王妃不说话了。 她心里的苦,实在没脸跟王皇后这个既是婆婆又是姑母的人说。 两人自大婚以来,溍王对她说不上好,但也绝对说不上坏。 作为溍王妃,溍王给了她身为正妃的尊重和权力,但却无法给她像对其他妾室那般的宠爱和温情。 每月里,除了规定的同房日子外,溍王几乎从不在别的时间对她有亲密的举动。 子嗣这种事,向来是很讲究概率的。 在男女双方身体都很健康的状态下,同房的次数多,女子受孕的机会才会大。 反之,当然就少了。 溍王妃何尝不想生个嫡长子傍身,可惜溍王不配合,她也孤掌难鸣啊。 这种事她当然不好跟王皇后讲的。 毕竟,在公众场合下,溍王一向待她不错的。 溍王妃又不是傻子,怎好在丈夫的母亲面前说她儿子的不好? 知子莫若母。 对于儿子的做派,王皇后多少知道一些,暗里也劝过。但儿大不由娘啊,溍王自从大婚后,母子间的感情便比以前疏远了很多。 王皇后自己也在为如何修复与儿子的感情而头疼呢。 “你也别灰心,管好府里的妾室们,万不可让她们在你之前生下庶长子。”王皇后以过来人的身份劝她道:“不然,以后可有的你受的。” 溍王妃听了默默点头。 到底,母后是疼她的。 从朝阳宫出来,她便去了隆庆宫,不可避免地跟骆凤羽见面了。 这还是二人的第一次见面。 之前溍王妃虽然听说过这个小姑娘,但并没太当回事。 这回见了,倒是有些意外。 没想到这小姑娘竟然是个美人,难怪能把老四迷得神魂颠倒的,连自家小妹都败在她手上。 当然,站在她的立场,是极不希望老四与王家结亲的。 二叔在朝中位高权重。 若小妹与老四成了亲,那二叔理所当然要全力支持老四了。 这对自家夫君来说,无疑是很不利的。 牵一发而动全身。 太后一力促成了毅郡王与小妹的婚事,只不知究竟真的是为那俩孩子的幸福着想,还是她想的那个意思… 总之,眼下这样挺好… 思忖间,她忙上前给太后行礼。 末了骆凤羽向她行礼。 溍王妃忙含笑还礼。 在外,她一向是端庄大方、优雅得体的,规矩礼仪让人完全挑不出一丝错儿来。 即便是面对眼前这名不见经传的山野丫头,她也表现出足够的尊重和友善。 这点比起韵壹县主来,强得不是一丁半点儿。 不愧是将来要当太子妃的,的确有未来国母的风范儿。 太后对她亲自选定的这位长孙媳素来很看重,见到她自然欢喜,忙亲切地招呼她坐到自己身边来,又问起她的母亲和幼弟。 溍王妃笑着答了。 与皇后一贯关注她的后宅事不同,太后几乎从不过问这些,只让她陪着弈棋、品茶,末了还拉上骆凤羽、红姑一起,四人玩起了叶子牌。 这反倒让溍王妃放宽了心,出宫时心情好了很多。 她刚走乔启睿就到了。 几天没见,这家伙貌似又长高了许多。 骆凤羽看着他,满脸地羡慕嫉妒恨。 乔启睿给太后请过安后,目光便肆无忌惮地往她身上看过来。 才几日没见,这丫头貌似出落得更明**人了,让他看得简直移不开眼。 场面实在辣眼睛。 太后瞧得暗里“呸呸”了好几声,忍不住笑骂道:“走走走,都去后湖玩去,别在我老婆子跟前碍眼。” 骆凤羽禁不住脸红。 乔启睿则厚脸皮地笑笑,悄悄朝骆凤羽使了个眼色。 两人果真去了后湖,彼此都有好多话要跟对方说。 “你这几天忙什么呢,都不来看我?”骆凤羽忍不住撒了娇。 天知道,在太后面前,她装得多辛苦。 她也想像十三岁的同龄人那样,肆意地玩乐肆意地欢笑,整天什么也不用想什么也不用做,只管平平安安地长大,到时嫁给乔启睿就好。 可是,不行啊,她得未雨绸缪。 骆家女的身份固然可以用一阵,但万一哪一天,她真正的身份被揭穿了,还不知会引起多大的风波呢。 所以,必须在所有秘密未暴露之前,积攒起足够的实力。 这样即便真到了那一天,也能与各方势力相抗衡。 如此,便由不得她很傻很天真了。 太后虽然看重亲情,但更看重国祚。 骆凤羽必须证明自己是个有用的,才会让太后对她另眼相看。 所以在太后面前,她的一切言行举止,几乎都是做给太后看的,以讨太后的欢心。 乔启睿当然知道她的不易。 说白了,两个都是穿书人,借了原主的驱体而活,便也等于承继了原主的身份和社会责任,但因为又有自身独立的三观和意志,做起事来考虑得也就更多了。 还是在酉城的日子好啊,多自在。 乔启睿当即便把自己在户部当差的事说了,又说了自己正在琢磨改革方案。 两人都是从现实社会来的,沟通起来也方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