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章 入仕 (第2/2页)
* “草民余慕白,见过圣上。” 没过许久,余慕白匆匆赶来。如今的他,不过只是一个白身,但是浑身上下,却是透着一股nongnong自信。 一身白衣飘飘,风度翩翩。 “起来吧。” “坐。” 楚文帝轻轻点头,余慕白给他的首次观感,令他感到颇为满意。第一次见到当今圣上,没有过分恃才傲物,也没有万般紧张之色。 “多谢陛下赐座。” 余慕白轻身落座,并未出言进行推辞。 “当今天下,四国纷争,动乱不已。朕少时继承先帝基业,心中万分企盼能够建立有如先祖那般的不世功业。” “你的才名传遍天下,心中可有一些良策,得以助我?” 楚文帝未做闲谈,上来便开始直奔主题。他的目光紧紧盯着他的脸上,想要看他是否有所慌乱。 “慕白浅见。” “如今天下四国虽然已经初显纷争之势,可是多作忧心的应该是西晋与大齐两国。皆因他们地处中原肥沃之地,更乃兵家必争四战之地。” “反观我南楚,划江而治。进可攻,退可守。” “圣上只需鼎足江南,坐观天下变幻形势。便已立于不败之地。” “北方正值多事之秋。圣上作壁上观之时。正好可以趁着这种变局,剿灭南部多番扰民的南越,以及进伐盘踞西南的南蛮各族,尽可能的占据长江以南所有土地。” “之后便可静待时机,最终挥师北伐。” “天下一统,指日可待。” 余慕白沉吟片刻,开始侃侃而谈。铿锵有力的语气之中,显露无限豪情万丈。 “好,好,好。” 楚文帝伸手拍案猛然而起,目光看向于他眼前的余慕白,其中附带nongnong的欣赏之意。 余慕白,果然名不虚传。 “还有没有其它之言?” 楚文帝显得并不满足。这样一番言语,朝堂之上不乏聪明之士,之前已经早有人提了出来。 他想要仔细看看,余慕白还有什么其它的能耐。 “大齐。” 余慕白伸出手指,蘸了蘸茶盏之中茶水,在案几之上写下了这两个字。 “据闻北燕肖家有意与大齐联姻。” “圣上定要提前作出安排,阻止此事。” “天下四国。若论国力昌盛,大齐当排第一。若论兵马铁骑,北燕当排第一。” “若是两强联合图谋天下,那么西晋当先危矣。” “所以,联姻之事,万不能成。” “北燕想要与之大齐联姻,最为根本的原因在于......” “山海关。” “若是山海关不在大齐之手,而是反在北燕之手。” “那么,北燕铁骑,将会肆意驰骋。” “无人能挡。” 余慕白说完这番话语,便已不在开口,开始静静等待楚文帝沉思。 “山海关,山海关,山海关。” 楚文帝口中反复念叨,他已被他说得有点动心。 若是北燕得以夺关。 那么北方...... 只是,山海关之重要,世人皆知。 大齐,怎会给他人可乘之机? “无论它是多么地理险要,无论它是多少重兵把守。” “古往今来,从来没有攻不破的关隘。” “区别在于,内部还是外部罢了。” “有志者,事竟成。” 见到楚文帝有些琢磨不定,余慕白直接起身出言,再次给他添了一把助燃之火。 “好。” “慕白果然大才。” “常寺,传旨。” “封赏余慕白,翰林院修撰。” 封赏的官职不大,只是从六品的官。主要职责是为掌修国史,掌修实录,记载圣上的一言一行。进讲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的文稿。 这个官职,往往皆是用于封赏殿试提名的状元。 有着一点却是不容忽略,就是可以常伴圣上左右。 “老奴遵旨。” “多谢圣上恩典。” 常寺躬身领旨,余慕白躬身拜谢。 起身之后,余慕白嘴角一笑。 这个天下,没有他的参与其中。 应该很是无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