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四七章给他一 (第1/2页)
第二四七章给他一剑 魏忠贤醒悟的太晚了。 作为宦官,岂会不知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朝臣的道理。 他的权势,地位,荣耀,还有爵位,恩宠,等等一切都是天启皇帝给的,别说是弟弟,就算是天启皇帝的儿子,也不一定会这么对他。 在天启大爆炸的时候,魏忠贤只以为是意外,没有在意。 当天启皇帝在他眼皮子底下落水,他就明白过来,当时他可是下了狠心,连续弄死了他三个干儿子,更换了所有的御前太监,近卫,锦衣卫,可是,却最终中了计。 换上来的人,才是真正的杀手。 天启病危,魏忠贤就意识到了危机,他开始反击,那个时候,他才发现,看似乎密不透风的皇宫,对于华阳社来说,简直就是后花园。 他们虽然无法插手后宫的人事任命,升迁,可惜,内书院就是翰林学士负责培养的,他们与文官本来就是师徒关系。 未必全部都是因为钱财,其实,很多太监还是有理想的,明朝也不是所有的太监都是刘谨,事实上,就算是站在宦官的立场上,刘谨未必错了。 刘谨与魏忠贤一样,都是夜路子宦官,在文官眼中,他们才是异类。 刘侨自然不会向朱敬轩说这些事,他是亲自向骆养性说明这一笔生意的事情,这件事太大,也绕不开骆指挥使。 刘侨与骆养性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正准备进入正题,一阵惶急的脚步声传来。 看着朱敬轩满脸焦急的样子,刘侨微微皱起眉头:“怎么回事?” …… “你说什么?锦衣卫北镇抚使司衙门大火?” 当全旭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有些难以置信。 “正是!” 全干有些幸灾乐祸:“这场火起得突然,当时北镇抚使刘侨正在指挥使骆养性的府邸中议事,等他赶到北镇抚使司衙门,大火已经无法熄灭,所储存的各种文牍,被大火焚烧一空,数十人被烧死,二十余人失踪!” “什么人的胆子这么大?敢烧锦衣卫北镇抚使司衙门?” 全旭心中一动? 难道是华阳社动的手? 恐怕也只有华阳社有这么大的能量。 可是,又不对,自己明明屠杀了晋州会馆近千人,难道华阳社一点表示都没有? 难道说华阳社与晋商不是一伙的? 事实上,并非不是一伙的,只是,华阳社只是在全旭这个层面了解不深,可是作为一个两百多年的大组织,怎么可能没有敌人? 范永斗私自动手,利用了鲍承先身边的后金甲士,原本这事根本就没有上报。 可以这么说,如今全旭还没有引起华阳社的注意。 “具体情况,恐怕没有人能说得清楚!” 全干冷笑道:“这下刘侨应该倒霉了,不过,最先倒霉的还不是他,而是王洽!” “王洽?” 王洽是门神,就是因为崇祯见其仪表堂堂,升其为兵部尚书。 其实这个传言,全旭倒不认为是真实,估计也是为了抹黑崇祯无能。 事实上,王洽的升职,基本上属于正常升迁,并没有太多邪乎的事情。他在崇祯元年就是工部右侍郎,主持工部事宜,这就相当于后世副总长主持工作,后来在兵部尚书王在晋罢官之后,升为兵部尚书,属于吏部正常手续。 副职主持工作过后,升为正职这太正常了。 当然,要说王洽干了一年多的兵部尚书没有任何作为,其实也说不过去,至少他上疏军事十事,崇祯是非常满意的。 他针对的问题就是士绅侵占军田,军队疏忽训练等问题,也算是一针见血,至少不算是庸碌之官。 要说私心,事实上,明朝哪个官员没有私心? 孙承宗还是一言不和就辞官呢。 不过,从王洽的事情,也看出崇祯的天真。 周延儒弹劾王洽:“御寇无策、守备不严!” 这是一个国防部长应该承担的责任,也不算污蔑,不过诛心的是,这是嘉靖年间兵部尚书、都督团练丁汝夔的罪名。 果不其然,项煜继之,且曰:“世宗斩一丁汝夔,将士震悚,强敌宵遁。” 崇祯信了。 要说崇祯读书多吧,景帝斩晁错,但是七国之兵,还是依旧没退,朝廷在这方面没有担当,反而把前线将士士气低落,若非周亚夫,汉景帝就玩完了。 结果,崇祯听到这话,先把兵部尚书王洽下狱,梁延栋上位。 “另外,消息传来,遵化城陷,是因内jianian纵火开门!” 全旭已经无力吐槽了,无论是洪山口、还是大安口包括龙井关,没有内jianian开门,不是看不起皇太极,他们根本就打不下来。 两年后的大凌河之战,祖大寿守一个仅修了半个月的大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