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七十二章泰山诸将 (第1/2页)
张辽在前面打下了一郡,韩成就要派兵在后面驻守一郡;张辽在前面打下了一州,韩成就要派兵在后面驻守一州。 如若不这样,张辽的大军就会变成没有后援的‘孤军’。 曹cao只需安排一支人马截断张辽的退路,张辽的大军便会不攻自破,一切的努力和功劳,都会变成虚空泡影。 郭嘉也正是看准了这点,才会选择带兵北上历城县,截断张辽大军的退路的。 这种事情,在出兵之际,韩成等人便已经预测到了。 有句话说的很对:打地盘难,守地盘更难。 既然如此,韩成便让手下的第一猛将—赵云,带领数名将领,并率领三万大军,自青州南下,接管张辽所占领的地盘,成为张辽最强大的后援。 赵云大军这一次的南下之举,和以往的南下之举有所不同。 因为随军而行的谋士,不是一人,竟然是两人,李儒和司马懿都同时随军南下了。 对此,奋武军的众人十分不解:徐州之地有多么重要的东西,竟然能同时出动‘四大谋士’之二? 要知道,就连冀州那么重要的地方,也仅仅只有‘四大谋士’之一的沮授啊。 这事,就值得说道说道了。 冀州之战,奋武军是以在邺城下围困曹cao军为主要目的,既然不主动攻击曹cao军,一个谋士沮授,便足以胜任。 而徐州之事,一个司马懿真的不够。 徐州之事,比较复杂,故而,才让韩成最为依仗的谋士—李儒出马。 当然,按照李儒和司马懿原来的计划,李儒是应该随张辽的大军出动的。但被韩成直接否决了。 韩成的原话是:“徐州之地,取不了都不要紧,过几年再取就是了。但绝对不能让重要的谋士以身犯险。 无论什么时候,谋士的命,永远比地盘重要!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千地可取,一谋士难获啊!” 随张辽的大军而行,危险性太高了。无论是那个谋士跟随张辽的大军南下,韩成都不是很放心。 故而,李儒便和司马懿一起,跟随赵云的大军来了。 毕竟,相对来说,赵云的大军安全一些。 然而,当大军到达琅琊郡之后,便在开阳县暂时驻扎了下来。 一边甄选着俘虏,等待着前方张辽的战果;一边为李儒南下作掩护。 因为李儒,从这时开始,则已经跟着潘凤和一万五千骑兵大军一起,南下东海郡了。 ...... 整个徐州五郡,有三郡无曹cao军的大量人马驻守。它们分别是彭城郡,下邳郡和东海郡。 彭城郡与下邳郡,靠近兖州与豫州。 若遇到战争,大军半日则可抵达,无需曹cao军的大量人马驻扎防守,但东海郡是何原因呢? 徐州东海郡,地如其名,因为它的东面是东海而得名。 它的北面是琅琊郡,南面是广陵郡,西面是彭城郡,西南面是下邳郡。 虽然它这一郡之地中,无险要的地势可守。 但是,就凭它‘三通五达’这一点,就可以说是极佳的战略要地。为何曹cao不在此郡安排一支人马呢? 原来,此郡存在一股强大的自保势力—臧霸等泰山诸将的军队。 臧霸,字宣高,兖州泰山郡华县人士。 东汉末年,各地黄巾起义在前;各地诸侯割地为王在后。天下动荡不堪,落草为寇的‘山大王’比比皆是。 臧霸,好像天生就是干这个料,落寇之后,很快就变成了泰山一带的‘带头大哥’,也就是江湖人称之为的‘扛把子’。 同时,臧霸的附近,还存在很多以臧霸马首是瞻的‘山大王们’,比如:孙观、吴敦、尹礼、昌豨和孙康。 历史上,曾给他们一个美名—泰山诸将;又因为他们的活动范围在青徐二州之间,故而,又可以称他们为青徐豪霸。 霸,臧霸的霸! 在陶谦初任徐州牧之时,曾经和臧霸等人联合一起,剿灭了徐州的黄巾军。 故而,陶谦便给了臧霸一个骑都尉的职位,其余众人,也是各有封赏。可以说,从这一刻起,泰山诸将都成功的‘洗白上岸’了,成为了正面人物。 陶谦也正是因为自家精锐的丹阳兵和泰山诸将等人的势力,稳稳地压制着徐州的世家大族,让他们不敢妄动。 然而,陶谦的硬伤就是年龄太大了。 臧霸等泰山诸将还未有所作为,陶谦就先去世了。 徐州大族糜氏,陈氏等人,怎能被‘泰山贼寇’所压制呢? 故而,徐州世家们便立即将刚刚到达徐州的名人刘备拉了起来,并让其成为徐州牧,成功的压制住了臧霸等泰山诸将。 臧霸等泰山诸将一看,城里人太会玩了,我们乡下人跟不上节奏啊!还是回去吧。 是而,臧霸等泰山诸将又率领自己的手下们,回到了自己的根据地—那些‘美丽’的山头上。 当吕布偷袭刘备,占领徐州之时,臧霸等泰山诸将依然不动风声的蹲在山上看‘风景’。 没办法,不是不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