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九章此事,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第1/2页)
韩成与袁绍的幽州一战,打出了沮授的能力和张辽的威风。 同时,这一战也打断了袁绍的‘脊梁’。 在以后的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袁绍军的士兵听到‘奋武军’三个字,在心中都生出了厌战的情绪。 输一次两次的是意外;都输三次了,还是意外吗? 人生有那么多的意外吗? 此战过后,虽然袁绍并未损失多少人马。 但袁绍彻底改变了作战策略—转攻为守,不在攻打并州,幽州等地了,反而派重兵固守自己的冀州,青州两州之地,死活不出来了。 不求杀敌,只求不失领土。 韩成对此十分无奈,只能一边加强并州和幽州的防御,一边给青州的赵云派去了三万援军,以及谋士杜袭。 ...... 在袁绍和韩成大战的同时,南阳郡宛城县城墙之下,曹cao的三万大军大举压境。 曹cao对刘备的恨,是咬牙切齿的那种。 刘备是唯一一个背叛了曹cao,却还能活到现在,而且越活越滋润的人。 此次曹cao只能出兵三万,故而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自己最精锐的三万人马。 这表明了曹cao的决心:这一战,定让刘备死无葬身之地。 而宛城内的刘备,则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 在这一年中,在刘表的大力支持之下,刘备的势力发展的十分迅速,此时刘备的手中已经拥有了两万大军了。 虽然这些士兵训练时日尚短,和曹cao的‘百战精兵’相比,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但这些士兵均能上城作战,对刘备来说,这就足够了。 毕竟刘备把此次战胜曹cao军的信心寄托于刘表,刘璋和张鲁三人的援军之上。 南阳郡,地理位置极其重要。 刘表,刘璋和张鲁三人虽然都是守土之人,但是也不可能放任曹cao将如此重要的地方拿下,时刻威胁着他们的地盘。 定会派出援军,帮助刘备抵挡曹cao的进攻。 几日之前,刘表和刘璋,张鲁三方的援军来了。 但仅仅限于‘只是来了’的地步。 这三方的大军皆在距离宛城县一段距离之外,寻一县城,安营扎寨了。 这种情况,和刘备想象中的情况不太一样。 于是乎,刘备派出手下文臣,能说会道的孙乾先去刘表的‘援军’中,问一问事情的来龙去脉—为何停止不前? 在这三方之中,刘备和刘表的关系是最好的。 刘表的援军,是大将文聘带领着三万精锐的荆州兵组成的,他们驻扎在宛城县南方五十里的新野县。 孙乾来到新野县城中,直接求见了主将文聘。 文聘并没有拒绝接见他,反而让士兵将他领入自己的军营之中。 孙乾见到了文聘,略一躬身,算是行礼了。 然后对着文聘问道:“文将军,你是刘州牧派来的援军,为何在此处驻军?不应该在宛城县内吗?” 文聘此人,做事有板有眼,极为认真。 听到孙乾的问话,对着孙乾回道:“我接到的命令,就是在此处驻军。你方若有不同的意见,可以前往襄阳,问我家州牧。” 孙乾看到文聘严肃的脸庞,知道他不是在撒谎。 今天,任凭自己‘说破了天’,文聘的大军也不会在往前进一步了。 是而孙乾再次劝说了文聘几句之后,便放弃了。 孙乾策马回到宛城县中,将这一切,都禀告给了刘备。 文聘之所以这么做,正如他说的那样,是刘表的授意。 那日,刘备走后,刘表便命人将文聘叫到自己的府上。 文聘到来之后,刘表便安排了文聘领军去往南阳郡援助刘备的任务。 但刘表在三强调:“此战,不要着急入局,就算刘备和曹cao军不能两败俱伤,也要待刘备军消亡殆尽之时,在出兵进行援助之举。” 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刘表没和文聘解释,文聘也没细问。 宛城县里的刘备见到孙乾,听到他的话之后,心脏瞬间犹如跌入万丈冰窖一般,拔凉拔凉的。 刘表这招毒啊!即不想让自己死,同时也不想让自己的势力做大。 借曹cao之手,削弱自己的力量,自己还无话可说,只能老老实实的在这替他卖命。 怪不得,自己一年内发展了两万大军,刘表都痛痛快快的提供了军粮,原因在这啊! 刘备这一次,真的把自己架在火上烤了。 徐州那一次,刘备是真的打不过了,逃跑还情有可原。 但现在的宛城,刘备能走吗? 走的话,刘备的名声可就真的没有了。 而此时的刘备,除了名声,还有什么? 名声,是刘备称雄四方的唯一的资本了。 有且仅有的唯一。 刘表如此做,估计刘璋,张鲁等人也是一样的想法。 在自己兵马耗尽之时,便会出兵援助自己,让自己免于灭亡,但是自己的兵马,将会损失殆尽了。 自己只能再次依靠他们发展,再次充当他们和曹cao之间的‘挡箭牌’。 几年之后,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