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零三章谈判使者 (第2/2页)
一样。 在想起自己晕倒前的洋洋得意与信,不自觉的一阵脸红。 真他妈的丢人! 不知道是骂自己,还是骂袁尚。 看着周围的众人,第一句话就是:“唉!显甫耽误大局啊,可怜我那一万五千精兵。” 荀谌也看过了信,赶紧出言安慰道:“主公切莫悲伤,我们的手中也有奋武军的一万人马,我们也是有交换筹码。 如果我所料不错的话,这几日,韩成就会派人前来谈判了。” 荀谌的话犹如点睛之笔一样,点醒了袁绍。 荀谌的话,很对,袁绍也是有交换筹码的。 但有一点,袁绍是知道的,那就是韩成不可能首先派人前来谈判,而需要自己派人前去。 谈判这种东西,谁先派人,谁就已经处于了劣势。 换句话说,谁比较重要,谁就会先派人。 一个是亲生儿子,一个是手下大将,谁更加重要,袁绍和韩成分的很清楚。 袁绍环顾帐内众文臣,对着陈琳和郭图说道:“孔璋,公则。这次谈判,就辛苦两位了,以孔璋为正使,公则为副使。” 陈琳,字孔璋,广陵郡射阳县人。 汉灵帝时,曾任大将军何进的主簿,谏阻过何进为诛杀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都洛阳之事,但何进不听其劝,最终身死被杀。 董卓入洛阳之后,陈琳便举家避难到冀州,几年后,被袁绍的手下打听到,成为了袁绍的幕僚。 陈琳学富五车,最擅长撰写章表书檄,风格雄放,文气贯注,笔力强劲。 营帐内的众文士听到袁绍的话,便很知趣的纷纷告退了。 因为关于到谈判的一些让步什么的具体细节,可不是他们方便听到的。 众人走后,袁绍直起身子,对着两人说道:“孔璋,公则。虽然此次谈判要赎回我的儿子袁尚和一万五千精兵,但你们不能弱了我冀州的气势,你们要做到据理力争,不卑不亢。如我所料不错的话,韩成第一个条件就是一对一的交换俘虏,第二个条件则是以袁尚换壶关。这两个条件,我都可以答应他。” 陈琳和郭图瞬间明白了袁绍的意思。 壶关,对于现在的袁绍来说,只不过是鸡肋一样的东西。 食之无味,丢之可惜。不如换点有用的东西。 并不是壶关不好,而是因为常山郡在韩成手中。 若在壶关屯下重兵,粮道是个问题;若屯兵太少,又构不成威胁。 然而对于韩成来说,壶关的重要性不日而语。 壶关,不仅仅是并州上党郡的门户,而且是冀州和并州的联系。 壶关在手,则可空出三万兵马。 于是乎,陈琳和郭图回了一声‘诺’之后,便退了下去。 ...... 赵云的手下皆是骑兵,不善守城。 故而在连下三城威慑了邺城一番之后,便打道回府了。 韩成见到凯旋而归的赵云和被俘的袁尚之后,便知道自己的营救计划成功了。 袁绍定会派人前来谈判。 便安排好常山郡的防御部署之后,带领人马回到了太原县,坐等袁绍的谈判使者。 主公之子在敌方手中,陈琳和郭图知道事情的重要性,接到命令之后,便马不停蹄的赶往太原县。 因为是使者,况且韩成早就在必经之处上打过了招呼,故而陈琳和郭图的一路上畅通无阻。 只是这两个养尊处优的文士,被这一路的颠簸折腾的不轻。 但使命所在,唯有忍着。 陈琳和郭图到达太原县的当天夜晚,韩成便宴请他们两人。 倒不是因为他们有多么重要,只是韩成单纯的想见见他们。 毕竟这两个人在后世都是名人,一个将曹cao的头疼病给骂好了,另一个是专门坑主公的‘专家’。 席间,韩成对陈琳十分亲近,但对郭图却十分疏远。 因为陈琳的文采,韩成颇为欣赏,对于这当世的一等一的文学家,韩成也是一番虚心好学的模样。 而郭图,无论是战略眼光还是智谋,和韩成手下的众谋士—李儒,沮授,司马懿,徐庶等人相比,皆不堪一击。 最主要的是郭图的心胸,让韩成不敢尝试。 第二日,双方的谈判正式开始了。 陈琳和郭图坐在一侧,另一侧则是赵温和司马懿。 韩成在昨日宴席之后,便暗令赵温为谈判正使,司马懿为谈判副使,来应对陈琳和郭图。 赵温的官场经验和司马懿的巧言舌辩,正好能对陈琳和郭图产生一定的压制。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网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