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一章倔强的田丰 (第1/2页)
翌日 冀州,邺城 冀州牧袁绍府的议事厅中 袁绍和其手下的众多谋士、大将聚在一起,共同商讨大事。 袁绍豪气万丈地对着众人说道:“前几年,经过各位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努力,我们已经占领了青州,冀州和幽州。 从今年开始,我们就要出兵并州。 待拿下这四州之地,这大汉天下,还有谁配当我们的对手?” 也难怪袁绍如此豪情万丈。 曾经有句话形容大汉朝的北方四州:“青州的文,并州的武,冀州的粮,幽州的马。” 说的是青州出文人,并州出武将,冀州产粮多,幽州适合养马。 文、武、粮、马都备齐了,统一天下不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吗? 当袁绍说出下一步的作战计划之后,众人皆面露喜色。 对于武将来说,有战争,便有自己的出头之日;对于谋士来说,有战争,便有自己的存在价值。 谋士中,才思敏捷的许攸率先发言道:“主公,并州韩成的兵力和我们的兵力相差甚大。 若我们依旧屯一路兵马于地理位置优越的壶关,那么韩成也定然需要派大军固守上党郡的谷远县和潞县两县之地。 我们人马众多,少个五六万人无伤大雅;但韩成就不行了,五六万人马,可相当于他总兵马的一半了,他不派又不行。 而我们则可以趁机派大军攻占韩成所占领的其他地方,韩成必然首尾不能相顾,落败只不过是早晚的事情了。” 许攸说到这里,缓了一口气,准备接着说自己的下一步战略安排。 在座中的谋士辛评和许攸虽然都出身于颍川郡,但关系不是很好。 又因为许攸推荐辛评驻守壶关,让辛评不仅在袁绍率军进攻幽州这种大战时寸功未见,而且还在壶关内的军旅生活中吃尽了苦头。 故而辛评自壶关归来之后,多次找机会侮辱许攸。 只要许攸发言,辛评便会找到其不好的地方。 是而辛评趁许攸缓口气之时,赶紧插嘴道:“子远兄说的对啊。 可是在大战中,光凭固守壶关消耗对方的兵力可不行啊, 毕竟打仗需要的是真刀真枪的拼杀,可不是纸上谈兵的做作。 壶关的地理位置如此优越,若听信子远兄的话,岂不是白白的浪费了一次好的进攻机会?” 坐在上方的袁绍,先听许攸的话,感觉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接着又听辛评的话,感觉好像也说的也很有道理。 故而左右为难,等着许攸和辛评继续各持己见的说下去。 可谁知,辛评的话音刚落,许攸便一脸不满的囔囔道:“仲治啊,虽然你我都是颍川郡的人,也算是同乡了。 本来你怎么做,我看在同乡的面子上是不想说什么的,怕破坏我们之间的友谊。 但现在,我要说一句了:你们辛家对于礼貌的教育可不咋地啊。 我的话还没有说完,你就发言了。 发言就发言吧,还没听明白人家说的是什么就妄自评论,你的做法真是有辱颍川郡文人的名声啊。” 辛评听完许攸的话后,也不甘示弱的反击道:“子远兄说话这么阴阳怪气的,你们许家的教育也很让人失望啊。” 许攸在次发言道...... 再次往后的半个时辰中,一直都是许攸和辛评的‘口水战’。 原来自从袁绍打败了幽州的公孙瓒以后,势力大涨,变得空前强大,隐隐有北方第一诸侯的架势。 放眼整个北方,毫无敌手的感觉。 势力弱小之时,袁绍手下的谋士们还能团结在一起,共同谋划,打败敌人。 但势力强大了之后,便开始相互的‘算小帐’,相互的看不顺眼,然后各为其主,形成派别,相互攻击。 其中,田丰忠于袁绍;郭图和辛评忠于袁绍的长子,青州刺史袁谭;逢纪忠于袁绍最喜爱的第三子袁尚;而许攸和荀谌,则只忠于自己的家族。 许攸和辛评持续半个时辰的‘口水战’,就是这种混乱现象的具体体现。 而袁绍仿佛很享受这个混乱的样子,好像觉得手下越乱,自己就越好控制他们一样。 若在平时,打就打呗。 反正袁绍本人也觉得他俩说的都有道理,最后谁能说服对方,袁绍便听谁的。 但今天情况不一样,今天袁绍有自己的事情啊。 故而袁绍对着自己的第一心腹谋士郭图使了一个眼色。 郭图当即会意,站在许攸和辛评两人的中间,大声的说道:“两位先不要争吵了,可否听我一言?” 郭图突然发声,许攸和辛评便不好再继续说下去了。 毕竟许攸和辛评一对一打‘口水战’感觉还行;若得罪了郭图,可就变成一对二的局面了。 郭图见两人安静了下来,也买给两人一个面子,平静的说道:“两位不要争论了,我们兵力众多,两位的计划可以一起实施。既能出兵上党郡,又能驻守壶关。” 郭图对着许攸和辛评说完之后,又对着在座的众人说道:“我们的主公,贵为冀州牧,但冀州的领土,还有常山郡的领地不在主公的控制范围之内。 故而,我们此战的当务之急是拿下常山郡。 我建议,由主公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进攻常山郡,打出主公的威风。” 众谋士都是精明之人,当郭图说出“由主公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这句话之时,便在心中暗自思量:“这是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