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75、凌乱 (第2/2页)
些灰蒙蒙。 陆老头看他这样就知道没憋什么好话,抢白到,“怎么,不抗冻还迎风流泪啊?是不是肾虚?要不领你去趟同仁堂中医所,不过那地儿远,在延庆,离这能有个百八十里。” 孟时摇头,盯着他瓦亮的后脑勺,“我寻思走后头有反射光,亮堂,光线好。” 陆老头用力拽了一下他的小拉车,试图把车悠起来甩孟时脸上。 孟时急忙上前拦住,“您再把腰闪咯。” 匆匆上班人就看到一老一少,一个拿着相机,一个拉着小车,俩人一路拌嘴,优哉游哉溜溜达达,从美术馆东街拐进大佛寺东街。 …… 和陆老头在吃过豆腐脑和糖油饼。 俩人回小饭馆时,李记正蹲在那块的招牌下面,巴巴的望着胡同口。 本来每天陪陆老头去买菜这事是他在干,今早爷俩出门把他给忘了。 李记跟这等几个小时了。 孟时搓了搓又理成圆寸的脑袋,对他嘿嘿笑了两声,“你姑姑什么时候回来。” 李记不搭理他,上来把小拉车接过去,取出里面一大包大骨头提到后门,一个个放进已经装好水的大桶里面。 酱骨头用的大筒骨要在大桶里,开小股的流水冲泡几个小时,把血水杂味都逼出来,才能从中间破成两截,下锅。 这活以前都是陆老头干,现在是李记来。 每一步的时间都是固定,今天因为爷俩早餐吃的有点久,时间已经晚了,这让李记觉的浑身难受。 陆老头接过孟时的烟,俩人看利索开始忙活的李记,动作很一致的轻轻摇头。 孟时说,“这小子跟个任务达人一样。” 李记很偏执,他不认可的人和事,说什么都没用,他不听。 但只要认可一个人了,那这个人说的话,他就很听,跟执行命令一样。 在私房菜馆“荆林”,他姑姑李姜山让他练刀工,他除了每天打扫,就是埋头切各种东西。 跟了孟时后,孟时让他女装拍戏,他也完成的一丝不苟。 “三姐妹”里,陈与和管斌一天天没事就蹲在角落抽烟、画圈圈骂孟时,他从来不参与。 现在到了陆老头这,每天对付骨头、热老汤,接着记笔记。 陆老头没明白任务达人是个什么形容词,点了烟,拉过凳子坐下,说,“李记儿是个好徒弟,但成不了一个好老师。” 传统手艺,无论哪一行,收徒都讲——韧性、悟性、灵性。 韧性是入门的基础,悟性决定师父传授的手艺能学到几分,灵性则关乎学到的东西怎么运用。 陆老头这句话的意思是,李记有韧性、悟性,把他的一身本事都学走,但缺了些灵性,将来无论再传人,还是从所学基础上再开拓,都比较难。 陆老头看了眼旁边翘着二郎腿,把夹脚拖鞋挂在脚拇指上晃荡的孟时。 这货不是个好徒弟能把老师气死,但要是肯学应该会是个当“老师”的料。 孟时看他眼神就知道他寻思什么。 他对“厨艺”这个主角必备技能没啥兴趣,开解到,“李记还有他姑姑李姜山呢,淮扬菜、本帮菜大师,这小子有韧性有悟性,还有天赋,更有好师父, 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慢慢来,到时候南北结合,想不升华都难,妥妥的一代宗师, 灵性太足反而容易走歪门邪道,整点西瓜炒月饼这样的东西出来。” 陆老头一听好像有那么点道理,但他没试过李姜山的手艺,还是觉得不靠谱,“贱年饿不死厨子,你也踏实一点,好好学点手艺。” 孟时笑,“我要娶个会做饭的老婆,不能抢她活干。” 陆老头作势要打。 孟时躲一下,手机响了,在白名单里待着的人不多,拿出手机跟陆老头示意一下,陆老头把手放下。 看来电显示,是于楚如。 俩人没见过面,通过陆成康相互有电话号码。 孟时到四九城给她打过,约来试镜,她正好学校有演出走不开让等等,有陆成康这个中间人,她这么说自然不是婉拒那一套。 孟时这边不急,便让她有时间了打过来。 “孟导,您什么时候方便呢。” 于楚如的声音通过手机传来。 “孟导”这两个字落在陆老头耳朵里,他马上不淡定了。 小老头老双标了。 孙女在哔站当UP主拍视频好! 儿子当导演拍电影不好! 孟时在他眼里是孙子,更完蛋! 陆老头抄起塑料板凳,痛心疾首,“是不是跟老二学的要拍什么电影!你不学好!” 他现在极度气愤,在这种极度气愤的情况下,他能气好几天。 听陆佳说,老头打陆成康下的是狠手,孟时为了不布他的后尘,果断拔腿就跑,边跑边解释,“我就是瞎胡闹!瞎胡闹!不当真!你真丢啊!” 一时鸡飞狗跳。 …… 于楚如拿着手机,从京城电影学院B楼小剧场走出来。 阳光和熙,风有些燥。 她听着手机那边传来的动静。 凌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