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7章 商议撤藩事 (第1/2页)
这个冬夜,夜色深沉如墨,寒风呼啸着,直往人脖领里钻。 而此时李战天的胸膛之中,却是热血涌动。 千头万绪压在他的肩膀上,让他压抑无比。 那种感觉,就像一座山岳压在一个人的身上,几乎无法喘息。 而这种压抑,必然会带来反抗。 当然,这种反抗可以是咆哮,也可以是无声的怒视。 不过,不管怎样,你的血液肯定会处于沸腾的边缘,只要你是一个有血性的人。 而李战天恰恰不在那些例外之列,毫无疑问,行伍出身的他血性十足。 来到虞姬的住处时,他同样没有让人通传,而是兀自推门走了进去。 此时的虞姬,身披一袭蕊黄色衾袍,正端坐在梳妆台前。 她的面前,摆着一面式样精美的铜镜。 镜中的美人虽然已经卸去了粉黛,不过,依然绝美如画。 李战天的到来,瞬间便被她从铜镜中察觉到了。 有些慌乱的站起身,她便要朝对方欠身行礼。 李战天见状,一把将她扶住,道:“你我之间不必如此,快快坐下,让我好好看一看这镜中的美人。” 虞姬一听这话,不由得嘴角勾起一丝嗔怪的笑意,道:“你就会说这些好听的,这么久了也没见着你人影,待在这里面,我都快闷死了。” 李战天闻言,笑了笑,道:“我不是最近事情比较多嘛,这一有空不就过来陪你了吗?” 虞姬听对方这么一说,一双凤目闪动了数息,随即剜了他一眼,道:“你是忙,忙得把刚刚没见几面的新美人都弄上床了,而将我们这些旧人都给忘了。” 李战天一听这话,立马是脑瓜子一阵生疼。 他在心里暗暗思忖,怎么所有的女人都拿这个说事呀? 不过,考虑到自己确实收妩珠收得有些仓促,因此,李战天也只好赔笑道:“你就别说我了,那晚喝了太多的酒了,而且事出有因,所以……” 说到这里,他不由得深深叹了口气。 虞姬见此情形,知道自己不能太较真了。 毕竟,如今的李战天已经是大秦的皇帝。 自古以来,又有哪个帝王不是后宫佳丽众多,到处留情的呢? 念及此处,虞姬捋了捋耳畔的几缕青丝,道:“算了,看在你还记得来找我的份上,就不跟你计较了,不过,以后你要多来陪我,要不然……” 说到这里,虞姬的粉唇一嘟,高耸的胸脯不停地起伏。 李战天见状,打趣地看着她,道:“要不然怎样?你还能吃了我不成?” 虞姬闻言,一双玉手握成了拳头,在对方的胸膛上不停捶打。 可是,她这样的动作在李战天看来,正是女人最娇羞可人的状态。 当即,他不再迟疑,一把便抱起了眼前这个美得不可方物的女人,向绣榻边走去。 罗帐无声垂落,摇碎了这个原本孤寂的夜。 一对男女,尽情释放着对彼此的激情和依恋。 屋外的寒风依旧在呼啸,不过,屋内却已是帐融衾暖,美人娇羞。 佳期如梦,令人难以忘怀的一夜时光终究是短暂的,如同这世上所有美好的事物一样。 当窗边泛出白色的天光,李战天便不得不从温柔乡中爬了起来。 早朝的时辰已到,他该去上朝了。 而虞姬,经过一夜疾风骤雨的洗礼后,变得愈发明艳动人。 此时的她,如一只温顺的小猫一样蜷缩在床上,精致无暇的脸庞上尽是满足之意。 粉嫩的红唇微微翕合,似乎在呓语着什么。 李战天在她的额头上亲了一下,随后,穿上衣服离开了。 这一日的早朝,跟往常有些不太一样。 殿下的臣工们一反常态,纷纷上奏。 而说所奏之事,都是关于几路藩王的。 率先上前奏陈的是治粟内史,孙干。 孙干看了看列位臣工,目光闪动了数息。 随即,他出列奏陈道:“启奏陛下,昨日接魏王封地以西的河东郡来报,说受封的魏王麾下将士无端向西侵占百姓良田,抢掠女人财物,所到之处,百姓多遭屠戮打杀,其状惨不忍睹。” 李战天一听这话,不由得眉头一皱,道:“此话当真?可经核实?” 孙干闻言,还没有来得及回话,便听得身后一人出列奏陈,道:“启奏陛下,臣也在昨日接到了类似的奏报,都是说魏王魏豹御下不严,导致军纪涣散,当地百姓民不聊生。” 出列奏陈的这个人,亦位列九卿,乃是典客许元浩。 李战天听许元浩也如是奏陈,不由得眉头皱得更深道:“众爱卿以为,此事该如何处置呀?” 话音落下,下面的臣工立马议论纷纷起来。 少顷,便有一位须发花白的老陈上前启奏:“陛下一向以恤民疾苦而深受百姓拥戴,臣申维远以为,发生这样的事,应当立即下旨重责魏王魏豹,此外,对直接参与此事者当依律判罚。” 这个申维远掌管宗庙礼仪,地位很高,属九卿之首。 而且,他还是二世时少有的廉臣干吏。 因此,他一出面说话,下面立马出现了不少的附和者。 李战天见状,知道这件事肯定得严肃处理了。 不过,怎么个处理法,还有待商榷。 毕竟,现在自己在咸阳,而魏豹远在魏地。 且不说咸阳城如今的局势并不算太稳,就算是稳固的话,现在想要直接去魏地拿人,那也有些吃力。 这样想着,李战天不由得将目光投向了苏瑾和韩信二人。 苏、韩二人见状,互相看了看,最终,苏瑾率先上前奏陈。 “启奏陛下,臣以为,应当派一员干将作为钦差,前往魏王魏豹处,命其限期交人,同时,直接在魏地审理此案,一来可以震慑作jianian犯科者,二来,可以给其余各路藩王敲一个警钟。” 李战天听了这番话,默默点了点头,不过,眉头依旧紧锁着。 韩信见此情形,不禁低头沉吟了起来。 片刻之后,他上前启奏道:“陛下,右丞相所奏,确实是个好办法,不过,臣以为,这件事事关藩王,所以,还是谨慎些为好,要办就得给他办实了,不要落人口舌。” 李战天闻言,点了点头,道:“太尉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