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六章 为一生病孩子而杀羊  (第1/1页)
    到外面,找个人问了下,很快确定地方。    两个人到的时候,头发枯黄,消瘦的脸上有不少皴裂的女孩子正眯着眼睛一口一口喝姜汤水。    旁边一妇人在抹眼泪,管事劝。    “不怕,不怕啊,风寒而已,喝了姜水,明日即好。”管事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李易一来,到这边关心的人纷纷看向他。    “嗓子疼吗?咳嗽吗?”李易蹲下身问女孩子。    说着他把手放到女孩子的脖子上,感受脉搏和温度。    女孩子咽下一口姜糖水,摇头:“不疼。水甜。”    李成器也伸手摸女孩儿额头,确认了,烫。    “吐过吗?”李易又问。    “方才吐了,吐完说是不那么难受。”妇人小声回答。    李成器诧异地瞪大眼睛,怎么就知道吐了?    “去冰窖取两个冻梨。”李易对管事说。    冻梨是冬天冻的,一般吃着酸的梨,冬天直接就冻硬,表皮黑。    然后受冻,酸梨变甜,味道不错。    冬天冻了不少,天暖和时扔冰窖里。    现在这可是好东西,水果。    管事叫人去拿两个,用冷水泡上。    “等冰化了,削成小片喂她,明天早上记得给她蒸一碗鸡蛋羹,两个鸡蛋。调咸卤,不放蒜苗。”    李易又吩咐,他知道小孩子发烧喜欢吃什么。    管事点头,表示明白。    李易看愣住的妇人,道:“一会儿用手巾沾凉水给她敷额头。”    妇人使劲点头。    李易叫上李成器又回去继续吃喝。    小毛病,听孩子呼吸没有肺病,嗓子估计有点难受,吐的,胃酸。    ‘要是兑换一个听诊器就好了,不过那东西听人家女娃……’李易想着摇摇头。    他现在敢换五百时辰寿命的一个听诊器了。    可是那东西往人家女娃娃身上按,唐朝人能接受不?    太阳升起。    不用别人催促,大家很自觉地起来。    早餐准备好了,小米粥、野菜包子、咸豆干。    后来的一群人不停地去盛粥喝,包子喝一碗粥才吃一个,舍不得。    正常来说,他们喝粥就是主食,粥浓稠一些。    现在粥稀,却有额外的主食,不敢想啊。    “吃包子,这叫包子,记住了,带馅的,不是炊饼,别只喝米汤,不顶饿,干不动活。”    管事手上拿包子溜达着让别人吃主食,并强调这个带褶的叫包子。    李成器也过来,专门看昨天那个女娃儿。    小女娃儿用匙子一小口一小口吃鸡蛋羹。    李成器到近前,伸手摸孩子的脑门,回头对拿着匙子的李易说:“不热了。”    李易伸手去摸:“热,而且胃部压力还是大,心跳快。”    说着他用匙子舀了卤,递到女娃嘴边:“吃下去。”    匙子里原来有粉末。    女娃娃想都没想,张嘴就吃了,然后露出笑容:“东主哥哥。”    “嗯,晌午想吃什么?”李易问。    “汤,rourou。”女娃娃说出心里话。    “杀只羊,中午喝羊汤。”于是李易对管事说。    李成器走了,依依不舍地走了,带着李易新弄出来的辣椒酱依依不舍地走了。    他其实想留下,他感觉在王府里也不如这里温馨。    他以为李易是因女娃娃一句话而杀羊,说不上来是什么感觉。    庄子里的人干活更卖力气了。    吃的是什么东西,他们明白。    东主对一个女娃娃多好,他们更清楚。    东主问想吃什么,娃娃说想喝汤,有rou。    于是就杀羊。    这,还有什么可说的?拼命干活吧。    今天东主对别人家的娃娃好,明天换到自己身上呢?    实际上他们想差了。    李易才不会为一个小女孩儿而杀羊,因为用不着,感冒而已。    李易考虑的是大家长途跋涉过来,然后吃东西、洗澡。    精神上放松了,身体有个反馈。    那就是要生病。    春寒入骨,要把寒气顶出去。    所以才杀只羊,一起喝羊汤。    主要是喝汤,喝那个热水。    也只能是喝汤,一只羊,庄上二百五十八个人,加上四十二个学子,三百人。    吃rou不够分。    所以羊排、羊头、羊蹄、羊尾巴和羊杂拿出来,其他的rou都煮碎。    当然主食不能差,去买面,烙葱油饼。    管事不心疼钱了。    因为……    “十一号,一万钱,大家赏个脸,别跟我争了。”    酱油拍卖的地方,第一坛十斤,管事刚喊出来五百五十钱一坛,就有人开价一万。    管事宋德在那小幅度、大范围,浑身上下不停地哆嗦。    李易听了,面色平静。    无所谓,一万钱多吗?    拍卖一份鱼子酱多少钱?一份松露多少钱?一瓶红酒多少钱?一两茶叶多少钱?    一个材料成本五元钱的医疗器械,卖五千元,惊讶吗?    品牌不是钱啊?技术不是钱啊?专利不是钱啊?营销成本不是钱啊?    宋德没有李易想得开,他知道酱油成本多少钱。    那玩意儿自己庄子随便吃,拿出来扑卖,都疯了。    “七号,一万一千钱。”有人抬价,一下子涨一千。    五百五十文的情况再也没有了,一千钱能买一坛的也甭做梦了。    商人和权贵的人快打起来了。    主要是所有人都钻到用布帛围成的一个个小隔间里。    别人不知道谁是谁,只能听到声音。    说让其他人给个面子,其他人知道你是哪个?    你要是敢喊出自己的身份,马上被淘汰,不允许你参加扑卖了。    关键是听出来你是谁也没用,因为你还得听出来谁跟你竞价。    有人捏着嗓子喊,喊出号和价钱就行。    想打击报复都找不到人,只能加价,然后拿到酱油。    同一时间,学子们在给孩子们分班,太多了,大家都得教。    原来是十七个,现在又增加了八十一个。    压力一下子变大,却不能不管。    晌午的羊汤也有学子的份儿。    白吃白住,做新衣服,送墨和纸,还给出钱办诗会。    让你教个孩子都不愿意,是学问不够教不了,还是没有一颗教化之心?    这两者,哪个都不能说不行,否则教不了孩子,如何教民?    而如果两者都不是,问题更大了。    于是学子们商议,给孩子分班。    一个班教人数多,看管不过来。    大家都觉得忙,李易也没闲着。    李易在写课本。    写的是关于儿童启蒙方面的课本。    其中一个是三字经。    这个三字经可不能全部照着抄,会出事的,主要是无法解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