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97章 紧急会议 (第1/2页)
“此处不是京城,不是金銮宝殿,你我用不着太拘谨,起来吧!像个老朋友一样,把你知道的告诉朕。兴许,朕还能饶你一次。” 德州的事情就引起皇帝的警惕,济南时候差点动怒。等到了兖州,居然发生声势浩大的刺杀行动。 公孙剑都没有和他计较,最多只是去掉他一个官衔,李精白在山东仍是一方大员。 李精白很清楚,在皇帝面前,坦白从宽。 去岁,山东多处水灾,包括临清。 此处虽有中国最大的粮仓,通过运河能够运达很多地方,但是却管理不善,库存数量不及总数的十分之 哪怕这十分之一,多数粮食发霉不能食用,仓鼠更是到处乱跳。 李精白来到这里,亲自进库房查看,知道自己要完蛋。 负责赈灾的苏茂相也到了,当时他还不是阁老,官职是户部尚书。 两人商量来商量去,实在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尽力筹措粮食,填补临清仓库的亏空。那些从京城运来的粮草,其实他俩没敢动一分一毫,只想着怎么平稳的完成赈灾任务,避免被陛下责罚、被朝野攻讦。 公孙剑听他说完,“李大人,你至少有失察之罪吧?” 李精白承认,微臣的确有很多地方没有做好。 吏治方面,你看看济南府的历城县令,那都是什么水平?官员不考核的吗? 还有兖州城内,什么丐盗、土盗、兵盗,朕全忍了。怎么还搞出来官盗?做官的被百姓说成盗贼,那得做多少缺德事? 临清城这般繁华,你身为山东巡抚,准备怎么管好它,让临清成为山东的名片,成为媲美北京、南京的大城市? 刚刚提起的粮仓,空了十之八九你不知道?到处都是仓鼠你不知道?发霉变质了不知道处理? 朕只经过几座城池,便发现这么多问题,你这个山东巡抚怎么当的? 李精白汗如雨下,全国的官员几乎都是如此,但皇帝来山东了,发现你这么多不足,那就得受着。 公孙剑明白他的侥幸心理,劝道:“朕登基之后,李大人没看出什么不同吗?” 李精白多聪明的人,怎能看不出。 “那你说说,拍马屁的就不要提了。” 李精白点头,认真说道:“陛下真刀实枪的干,与以往不同。” 其次,陛下不坐紫禁城,凡事亲力亲为,知道事情具体的样子。 第三,陛下高瞻远瞩,这个不是拍马屁,陛下考虑的方面更多,考虑的更为深远。 公孙剑算他对了,说道:“你以为朕不知道天下官吏什么德行?朕为什么让袁先生做这么长时间的都御史?又为什么让继任的黄宗周加大对官员考核力度?” 正因为天下官员有了约定俗成的潜规则,正因为无数像你一样的官员有了从众、侥幸、懒散的心里,大 明的江山才不能真正稳固,大周的子民才难得安宁。 公孙剑整天急得直跳脚,各种规章制度不断颁发,新的改革层出不穷,但他自己忙活没用,朝廷的精神需要贯彻到各级官府,直至每一名百姓。 为什么非要搞吏治改革,公孙剑给每个官、每个吏发薪俸,而且涨了很多,让他们以此就能生活的很富足。然后会提各种要求,你们必须做好自己的分内事,仓库乱了要管,地方乱了要管,有坏人要抓,懂了吗? 李精白怎会不懂,他只是习惯了大周朝一成不变的官场生活,现在皇帝让他们换一个活法,不愿意换的全部滚蛋。 李精白深深的行礼,不是客套,不是害怕,这一次是真心的。 李精白回想,从小时候起,读书是为了报效祖国,是为了黎民百姓,怎么年纪越大越糊涂,坏事没怎么干,好事也不掺和,这样的官员有什么用? 犯了这么多错误,皇帝依然对他抱有希望,大周朝的吏治改革从山东开始,制定严格的考核细则,用新标准要求各级官吏,彻底改变整个山东的官场生态。 李精白对皇帝保证,给微臣一年时间,让陛下看到完全不一样的山东。 到时候,请陛下再次莅临,看看这片土地有多么巨大的变化。 金婆回来,说柳莲姑娘那边已经搞定了,答应一会来她的茶馆帮忙做针线活,到时候让刘公子恰好闯入,两人不就见上面了吗? 至于柳莲姑娘是不是愿意,两人能不能好上,看刘公子的能耐,看彼此的造化。 公孙剑恍然惊道:“你到底姓王还是姓金。” 婆子我姓金啊,从娘胎出来就姓金。 怎么套路都一样?和《金瓶梅》里的细节好像。 公孙剑再想想,好像也有所不同,书里有个矮矬穷的武大郎,这里没有。 不管是上官云豹,还是刘文炳,都是富家子弟,档次不同而已。 在书里,是一个喂武大郎喝药的故事。 在这里,是两个热血青年决斗获取欢心的桥段。 刘文炳觉得,是爷们就要靠真本事。虽说小时候练的是水里功夫,但最近一年来还是吃过见过,什么样的高手没碰到过,倒也不怵上官云豹。 所以昵? 所以我用不着使出卑鄙手段,完全可以公平公正的得到柳莲姑娘。 公孙剑提醒他认真想想,你从街上抬头那么一瞅,爱情的种子深深埋下。人家姑娘在楼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