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九十四章天皇氏,伏羲 (第1/2页)
…… 时光匆匆如流水,眨眼已是亿万年。 休养生息三千万年后,洪荒大地终于恢复了几分人气,不复巫妖大战后寂寥的样子。 东方天空,一艘大舟裂空而至。 这是一艘尖头宽尾,半圆的船体中央,耸立着四层船楼的大舟。 大舟上旌旗招展,最顶端竖起一座大幡。 上书三字神文。 华胥氏。 旗幡之下,楼船上威武雄壮的甲兵,守卫森严,拱卫着中间的三个男子。 中间一个身穿黄色麻衣,腰束玉带,头缠金绳,长发垂在脑后,平静的脸上透出难以想象的皇者气度。 右边一个,身穿藏青色长袍,一根金绳束带,手持竹杖,气质飘逸。 两人都是蓄着胡须的中年男子。 左边一个却是身穿麻衣,手按长剑,气息英武的青年。 “元行,前面就是巨海了吧?”黄衣男子问道。 看着前方茫茫一片大水,青袍男子点了点头。 “此海成于三千万年前。传闻崇山圣师调理山河,规划不周山断裂后散乱的水汽,让不周之水滚滚向东,形成了这片纵横东北,宽达三万亿里的内海。” “不过在不周之内,大家并不以‘巨海’称呼,而是‘大湖’。” “大湖?” 白元行点了点头。 “白师,崇山圣师真的像您说的那样,通晓天下万理?”年轻人问道。 “是不是通晓天下万理,我也不知道。不过若是没有圣师于危难中救助我人族,并传授教化,不周山人族绝对没有今日之胜。” “那您见过圣师吗?” 白元行脸上露出遗憾之色。 “当年我虽得以进入不周山总院修行,但无奈资质不佳,苦修十万年,亦无缘大罗,未曾进入内院修行,故而没见过圣师本人。” “下山后,一路游历,历经三十六万年寒暑,才进入大罗秘境。虽报备宗门,却一直在宛丘,未曾回不周山。” “大罗乃无上秘境,至高至贵,十万年不能窥视,不是很正常吗?”年轻人诧异道。 白元行笑了笑。 “在崇山总院,资质极佳者,万年便可进阶大罗。” “万年?” 年轻人惊讶的张大了嘴巴。 “我在总院读书那会,最快突破大罗境界的是第二十一代首席弟子白青云,只用了五千五百年便突破到了大罗天仙。” “五千五百年?!” 年轻人满脸的难以置信。 微笑着点了点头后,慨然道:“天下何其大,英才何其多。尤其是崇山总院,不管你有多强,总有人比你强。即便是同辈中第一,稍稍懈怠,便会被后来者超越。” 摇了摇头,脑海中浮现出了当年在总院努力求学的画面。 那种你追我赶的环境下,大家都在苦修,共同督促,相互影响,进境飞速。 离开了那样的环境,他再也没体会过修为每一年都在进步的感觉。 “元行,这位白青云是你的同族吧?” 白元行点了点头。 “她原名白云,家境普通,不过资质实在太出色,从入学开始,便一路打破崇山下院、中院、上院和总院的进阶记录,现在百万年已过,她应该进阶大罗玄仙,甚至是大罗金仙了。” 想起那位一身白裙,气质温婉的天之娇女,白元行目光变得怅然起来。 “看来老师也思慕这位白仙子。” 年轻人面露促狭之色。 笑着看了他一眼,并没有否认。 “当年我这位师姐,国色天香,更兼雍容温婉,一入上院便迷倒了万千同学。后来,很多往届的师兄都来表达思慕之意。不过,我这位师姐道心坚定,一心向上。也因为如此,她才能始终力压同侪,进步飞速。” “元行,此番我们前往崇山,能否求得圣师派遣崇山弟子,跨过巨海,入东荒助人族,大兴教化?”黄袍中年人问道。 “估计很难。” “为何?” “我从总院毕业时,教务处曾专门交代,崇山弟子可以至东荒游历,助东荒人族攻坚克难,但不准把崇山制度,传于不周山外,违者开除学籍,永不得再入不周山。” “为何会如此?”年轻人第一个问道。 “当时也有弟子这么问。教务处回答,这是圣师嘱托,东荒人族乃是人族主支,秉承人族大运,未来自有其道路。若是横加干涉,扰动天机,反而不美。” “东荒人族如遇大难,崇山不会袖手旁观。” “守护,但不干涉?”黄袍中年人缓缓道。 “正是。” 突然,大舟停了下来。 “元行,怎么停下了?” “整个不周山地域,都被圣师设下的强横阵法所笼罩,除非是崇山弟子引领,否则外来者一旦闯入,就会被视为入侵,瞬间被阵法镇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