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慈善基金会1 (第1/1页)
普渡寺内。 只见普惠大师,穿着一身大红祖衣袈裟,手中缠绕佛珠。 在一众普度寺僧人的簇拥下,缓缓走至法坛。 嘹亮的声音道,“南!无!阿!弥!陀!佛!” “众位施主有礼了!” “大师有礼!”众人回应。 普惠大师,接着道,“贫僧普惠,受佛祖感召,于今时今日,在此地为大家宣讲佛法,讲解经文。” “阿弥陀佛!” 普惠大师的声音浑如洪钟,远远传开。 此声一出,宋青苑便明白。 果然人不可貌相,这位老和尚是会功夫的。 也好在他会功夫,不然…… 古代没有扩音器之类的东西。 普惠大师又要怎样才能,在这嘈杂的环境中,把自己说讲的经文,传至每一位信徒的耳中。 果然有道行! 大师就是大师! 这么想着,普惠大师的声音,又清晰的传了过来。 “老衲今日主要讲的,便是这三世因果经……” “尔时,阿难陀尊者,在灵山会上,一手二百五十人俱。” “阿难顶礼合掌,绕佛三匝,胡跪合掌。” “请问本师释迦牟尼佛:南阎浮提,一切众生,末法时至,多生不善,不敬三宝,不重父母,无有三纲,五伦杂乱。” “贫穷下贱,六根不足。” “终日杀生害命,富贵贫穷,亦不平等。” “是何果报” “望世尊慈悲,愿为弟子一一解说!” “佛告阿难,与诸大弟子言,善哉!善哉!” “汝等谛听,吾当为汝等分明说之。” “一切世间,男女老少,贫贱富贵,受苦无穷,享福不尽,皆是前生因果之报。” “以何所作故” “先须孝敬父母,敬信三宝,次要戒杀放生,念佛布施,能种后世福田。” 普惠大师不紧不慢的,把经中的内容娓娓道来。 直到一段告于段落,才双手合十,轻轻念着,“阿弥陀佛!” “我佛慈悲,不愿忍世间之人,沉于因果轮回,孽障丛生。” “特意命贫僧今日,开坛坐讲。” “佛法是讲因果的。”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 “也就是说,世间任何事物,不会独立存在、发生,它是有前因的,也会产生后果。”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今生不报,来世会报,来世不报,某一世必报。” “这种报应,即使神通广大的佛菩萨,都无法改变或替代,必须你自己去面对、承受。” “人,来到这世界上,一言一行,乃至一念一想,都会产生业力,得到果报。” “你得到了什么,你索取了什么,从因果上讲,将来你必须同等地偿还,这是苦报。” “相反,你付出了什么,你奉献了什么,将来也必然有同等的回报,这是福报。” “业障横生,来世受苦。” “功德加身,延绵后世。” 普惠大师说到此处,话音一顿。 指向一名身宽体胖,穿着华丽,富态之相的男人。 开口道,“这位施主,你来说一说,你为后世子孙留下何物?” 男人四五十岁的年纪,手上戴着大玉扳指,非富即贵之相。 听到普惠大师的问话后,神色一怔。 很快反应过来,连忙起身,同样回以佛礼。 而后开口道,“信徒乃京城人氏,家中经营布料生意,小有薄产。” “日后能为家中子嗣,留下银钱数十万贯,铺面十八间。” “其中三间在京城,其他十五间,分别在南北方各个府城。” 男人虽无炫耀之意,可言谈举止间,不无骄傲之色。 只因他是白手起家,经过数十载的摸爬滚打,才攒下这诺大的家业。 普惠大师听罢,默默点头。 “待老衲问你,若是后辈子孙不孝,皆出顽劣之辈,混于赌坊等污浊之地,败坏家产。” “那你所留下的家业,几世耗完?” 男人想了想,据实回道,“信徒后世子孙哪怕世代平庸,只要稳守,信徒所留家业,便可一生无忧。” “如此,就是过去十世,二十世,亦可做富贵闲人。” “若如大师所言,是那纨绔,贪杯好色,混迹于赌坊,大手大脚败坏家产之人,那……” 男人声音一顿,扬声道,“不肖几世,只此一世,家道必然败落。” “阿弥陀佛!” 普惠大师听罢点头。 “正如施主所言,若出不孝子孙,不需一世便会败落。” “世间万物,所行之事,皆有因果。” “前世的因,后世的果,存留万贯家财,亦不能长久。” “积下的福德虽看不见,摸不着,却可延续后世子孙。” “施主若从即日起,开始积德行善。” “不但来世富贵可期,亦可庇护今世子孙后代。” 普惠大师说完,示意此人坐下。 而后扬声道,“日前佛祖入梦,言大齐国运汇聚,福泽天下。” “当行善事催之,以助国运,以扬国威。” “特颁下佛旨,当建……” “慈!善!基!金!会!” “慈善基金会?” “慈善基金会?” 众人窃窃私语,不明所以。 普惠大师当即解释道,“慈善基金会是以做善事为己任的组织。” “汇集天下愿意行善之人,一起帮扶百姓,赈济灾民。” “布善施粥,乐善好施,匡扶大义。” “积功德,修己身,延绵后世。” “老衲不才,愿担任慈善基金会会长。” “尊佛祖之令,把佛爱世人,当行善事的佛家思想,传至整个大齐。” “阿!弥!陀!佛!” 普惠大师走下法坛,一双看破红尘的眼,扫视众人。 双手合十,轻轻一推,身后燃起的檀香之气,便传至后面的角落。 众人闻过,皆觉心神舒爽,静气宁和。 “感谢佛祖,此举大善!” 太后豁然起身。 一句话,便以天下最尊贵的身份,为这慈善基金会,定下格调。 “大齐子民,当行善事,修功德佛法。” 太后声音舒缓,并不洪亮。 可是当她站在那里,便有不怒自威的尊贵感,让人无法忽视。 甚至,在那双眸子扫过时,忍不住低下头颅,心悦诚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