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吴掌柜_第637章 大蜀王又来了(二十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37章 大蜀王又来了(二十二) (第1/2页)

    古老的大漠有一句谚语:“花什么时候开是有季节的,马贼什么时候到却没人Wwん”

    古代西域有个叫做楼兰的小国。它出现在大约是西元前一百二、三十年前後,而它的名字从史上消失,是在西元前七十七年,算起来这个楼兰小国存在的时间,前後也不过五十来年,距今已是两千多年前了。

    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并非出乎对於未知之地的好奇或是探险性的兴趣,而是未知的沙漠地带那一边有个叫做大月氏的大国,多年来,匈奴便与这个大月氏联合起来,一直以强大的势力威胁着汉朝,武帝便是有意藉着张骞出使西域来攻打匈奴。汉朝自高祖以来五十多年之问,曾经接二连三的把公主嫁给匈奴和番、馈赠金银财帛、又允予通商,但匈奴依然侵掠如故。

    当时,中国历代的天子无不对匈奴的sao扰感到棘手。匈奴是个辗转北地,始终在西伯利亚与中亚细亚之间跳梁的民族,性情凶暴骠悍,一有机会便长驱南下sao扰中国的边境。饥荒与天灾并非年年都有,与匈奴之间的争战却是无时或止。当时的汉朝为了对付匈奴,可以说几已到了兵马消耗殆尽的地步。武帝初次讨伐匈奴之际捕获的俘虏里有个胡人,此人言道:匈奴破月氏王,取其头作饮酒的器皿。月氏虽然对匈奴恨之入骨,只因缺乏共同起而攻打匈奴的盟友,只得处於无可如何的状态之中。武帝闻後,遂有意派使者至大月氏,与之缔盟共同对付匈奴。武帝於是募集出使大月氏的人选,当时赶去应徵的便是张骞。张骞於西元前一百三十九年率领曾为匈奴奴隶者百馀人,自陇西郡出发,进入胡地。十三年後张骞重返汉土,当年随他的百馀人当中,与张骞一同重临汉土的,只有一个。前往大月氏途中,张骞一度成为匈奴的俘虏,虚耗了十馀年时光,後来乘机逃脱,越过漠地,抵达目的地大月氏,终於完成使者的任务。归途再度为匈奴所俘,这回倒是因匈奴内乱的缘故,得以逃脱回国。

    元朔五年,张骞进入京城长安,向武帝面奏自己所巡查过的西域诸国风土、民情、与物产。

    此时,楼兰这才与且末、于阗、莎车、焉、轮台、龟兹、疏勒等沙漠地带的诸多国家一起初次出现在中国史上。汉书西域传将当时的西域作如下的描绘西域初时仅三十六国,後分裂而多时达五十馀国之众。众小国皆位於匈奴之西、乌孙之南,南北绵亘天山、昆仑等大山脉,中央流过塔里木河。东西六千馀里、南北千馀里,东以玉门、阳关与汉地相接,西则以帕米尔高原为屏挡。

    总而言之,西域相当於为天山、昆仑、帕米尔高原等三大山脉所挟绕的今之塔里木盆地,其中央形成塔库拉玛干沙漠,沙漠四周散落着收容了语言、风俗习惯、肤色等各有差异的不同民族的小城廓国家。当然,这个西域地方与中国早在武帝之前便已有交通,但均属於民间性的来往,国与国之间正式有所交涉,还是从武帝的时候开始。

    一出玉门、阳关,便是一望无际的沙漠地带。而越过这片沙漠的那一头有着罗布泊,当时的汉人称此湖泊为蒲昌海或盐湖。那是较诸今之罗布泊大上数倍,而与其说湖泊倒不如称之为内海的一座饱含盐分的大沼泽。此地距离玉门、阳关三百多里,塔库拉玛干沙漠最大的河流塔里木河便注入此湖。

    此湖西北岸最接近汉地的国家便是楼兰。从汉地出西域的道路於楼兰分岔为二。其一是向南沿着昆仑山脉北麓行走的道路,再就是循着天山南麓西走的一条。自楼兰南行,有且末、于阗、莎车、疏勒等国,而後通往月氏,北走则可经姑师、焉、轮台、龟兹诸国,抵达乌孙、大宛等国。因此,无论南行或北走,楼兰都是中国通往西域诸国的必经之地。

    关於楼兰的後身鄯善国,汉书西域传的记载是户千五百七十,口万四千一百,胜兵二千九百十二甲,依此可以想像楼兰这个国家大致上的规模。无论如何,罗布泊的西北岸存在着人口一万四、五千的一个小国。楼兰人以人种而言,属亚利安人种的伊朗系,肤黑、洼眼、隆准。整体上看来具有轮廓分明而颇为立体的相貌,以农耕、游牧,以及依赖罗布泊的采盐与渔业为生。

    这个国家因张骞的介绍,始为世人所知,但这个种族居住於此地,该是数百年之前了。与汉朝建立关系以前,楼兰无时不曝露於匈奴的威胁之下,为其残忍的劫掠所苦,多年来这个人口一万四、五千的小族,总算靠着隶属匈奴,得以相依附庸的苟延於这片美丽的罗布泊湖岸。由於国小,势单力薄,无法抵抗匈奴;但每一个楼兰人执起刀戈都是勇敢善战。他们擅於骑兵战,驱车射弓的独特战法也足以令他族胆寒。

    武帝为了与大月氏联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