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785报应 (第3/3页)
真命天子。 没错,他怎么可能不是真命天子呢! 皇帝在心里试图说服自己,可此时此刻,任何言语都是那么空乏无力。 绝望、不甘、愤怒、后悔等等的绪如汹涌的浪潮般在他心口起伏着,脑子里纷纷乱乱,根本无法冷静地思考…… “呼——呼——” 皇帝的呼吸越来越粗重,他抬眼看向了前方历代皇帝的牌位,那些层层叠叠的牌位恍如鲜血般红得刺眼。 那一道道牌位似乎都在俯视着他,看得他浑发寒。 皇帝的目光停顿在其中某一道牌位上,那是崇明帝的牌位。 皇帝突然觉得心口像是被针了一下的疼。 他怕了。 他的脑海中又想到了十九年前的事,那一幕幕如走马灯般飞快地闪过。 彼时,他带着大军冲进了皇宫,一路畅通无阻地冲到了乾清宫前,意气风发。 皇兄众叛亲离,只能饮剑自刎…… 剑锋割在皇兄的脖颈上,鲜血如喷泉般喷而出,甚至还喷在了自己的脸上。 的,咸咸的。 “吱呀!” 一阵风猛地吹来,吹得门扇摇曳着发出重重的声响,刺耳难听,把皇帝一下子从恍惚中惊醒。 秋风瑟瑟不止,差点没把内点的香烛吹熄,一簇簇火苗在那些香烛跳跃不已,火光在众人以及周围的牌位、香案、帷幕上投下了诡异的影。 那些內侍的面庞都显得有些诡谲,带着一种不怀好意的森感。 皇帝更害怕了,觉得周围似乎有一双双看不到的眼睛在注视着他。 他再次喃喃自语起来:“朕没错,朕没错,朕是明君。” 他看来三魂七魄似是丢了一半,疯疯癫癫的。 袁直淡淡地斜了皇帝一眼,根本懒得理会他,又甩了下拂尘,吩咐內侍道:“你们都好好看着他!” 袁直匆匆来,又匆匆走。 之后,前的正门就再次关闭了。 今天来祭祀的人已经都离开了,随后,太庙的大门也关上了,恢复了往的平静。 太庙之外,京城之中却并不平静。 随着祭礼的结束,一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京中上下,人人皆知今上自知罪孽深重,要长留太庙给列祖列宗谢罪。 得知消息后的百姓们可比那些朝臣要激动兴奋多了,议论纷纷,一个个都连声叫好,说理当如此。 自打去岁皇帝卒中过去一年了,在这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一年中,朝臣勋贵们本就锦衣玉食,并没有太大的感触,但是,那些普通百姓都真切地体会到他们的子一天比一天好。 最安天乐命的就是这些平凡的百姓,对于他们而言,只要子能过得下去,他们就会安安分分的。 如今子蒸蒸上,他们自然不想回到今上执政时的光景。 “皇上是该好好谢罪!” “没错,要不是他,也不会连年征战,那么青壮丁战死沙场!” “就是就是。多少人家因为少了当家的人支撑不下去啊,我表姐的岳母的外甥女的夫婿就是去年战死北境,现在她一个人带着四个孩子,最大的那个还不满十一岁呢。” “……” 茶楼酒馆,街头巷尾,到处都有百姓们在议论这件事,越说越闹,连不认识的人都要凑过去说上几句。 “得得得……” 突然,西城门方向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马背上的小将高举着一只手,高喊着:“八百里加急,闲杂人等速速避让!” 百姓们都惊得连忙退到街道两边,惊疑不定地面面相看,不知道是谁说了一句:“这……这不会是北境来的军报吧?” 那些百姓都望着马匹飞驰而去的方向,有几分忐忑,几分期待,几分好奇。 他们的疑惑当下午就有了答案—— 简王先后收复了北境计恺城、湖延城与响山城三城! 北境大捷! 大盛与北燕交战已经超过一年半了,起初边境履履失守,甚至于先简王君霁战死沙场,弄得百姓人心惶惶,生怕北燕大军会突破关口长驱直入,那么中原将岌岌可危。 现在北境终于是转危为安。 也不知道是谁大着胆子嘀咕了一句:“果然,只要‘那一位’别捣乱,一切都会变好的!” “说得是。” 不少百姓深以为然,又忍不住说起皇帝去太庙谢罪的事,把这两件事放在一起说,越发唏嘘感慨。 因为北境大捷,整个京城都振奋起来,上至朝臣勋贵,下至平民百姓,喜气洋洋,就像过年一样,甚至还有百姓自发地去简王府的大门口磕头。 连着几,京城上下都沉浸在这个天大的喜报中,人人都对大盛的未来充满了憧憬,不少人都盼望着摄政王可以早登基。 就在这种闹的气氛中,九月十一一早,第一批从京城派往怀州的举子出发了,当,慕炎以摄政王的份亲自为他们送行。 这五十来个举子年岁不一,出不一,气质容貌也是大不相同,他们不仅是来自京城,也有一些来自京城周边几州,每个人的眼中都写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我敬各位一杯,一路顺风!” 慕炎环视这些举子,高举着一个白瓷小酒杯,含笑敬了这些举子们一杯,然后将空酒杯朝下,表示滴酒不剩,就如同君王为即将奔赴前线的将士践行一般。 对于这些举子们而言,这可是一种莫大的荣耀。 举子们一个个眼眸更亮了,目光灼灼。 “定不负摄政王所托!” 五十来个举子的声音整齐划一,也都高举起手中的酒杯,全都仰首将杯中的酒水一口饮尽。 饮了别离酒后,这些举子没再久留,在百来名军的护送下,浩浩dàng)dàng)地出发了。 偌大的车队很快就变成了官道上的一片滚滚沙尘。 慕炎望着车队远去的方向,勾唇笑了,那双漂亮的凤眸在晨曦的照耀下,显得更明亮,更清澈了。 在这些举子之前,慕炎已经以朝廷的名义送了一批僧侣和道士去怀州,这些僧侣、道士会逐步在怀州各城修建寺庙道观。 而今天这些举子过去后,会在新修建的私塾里教导怀州的孩子们,教他们识文断字,当然,慕炎并不是让举子以科举的标准来教,而是教导这些孩子们“礼义廉耻”以及大盛文化。 等将来这些怀州的孩子长大了,怀州才能算真正地安定下来。 这必然会是漫长的一个过程,但是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慕炎眯了眯眼,又想到了那个意图复辟的南怀原王室,嘴角勾唇一道讥诮的弧度。 ------题外话------ 明天轮到下一个。 【】手机阅读网址喜欢就分享一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