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四零章 死战之九,大雍的怪胎 (第2/2页)
观点吸引了信徒,也因为这些信徒的存在,失去了选择的自由。 但也并非是所有掌权者都有立场,就如……韩信。 韩信是大雍官廷上绝无仅有的怪胎。 一方面,他是李恪仅有的四位非墨守书之一,也是整个雍廷李恪唯一认可的代帅,曾多次以李恪代行的身份统领大军,攫取下赫赫之功,当世扬名。 世人称李恪内以陈平,外以韩信,以平理政,以信掌军。由此来看,他应该有绝对的理由成为墨党的领袖与骨干才是。 而另一方面,他与李恪的相处模式却总是透着一股难言的疏离与隔阂,且双方皆不喜遮掩,也不知究竟是李恪不信任他,还是他对李恪心存戒备。 自河间时代起,他在李恪手下就从未获得过明确的定位。 说从文,他唯一的文职履任是刀笔吏,且为吏期间,基本都处在实习状态,少侍近前。 说从谋,李恪虽用他为军师,却是尴尬的陈平之下,第二军师。且李恪打仗自有一套与世人不同的思维和模式,对谋士的依赖并不大,就连陈平都时常笑称自己是刀笔总吏,更恍论他这个第二…… 再说从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作为李恪麾下最善战的将领,他都没有自领一军的机会。他前面的竞争者众多,季布、田横、应矅、乌鹤敖、江隅、苏角……乃至如柴武这种比他小了几圈,十几二十的少年朗都先他领军,早早做了一方主将。 可是……若说李恪不信任他,不重视他,他第一次独挡一面的机会便是河间平定战,以军侯之身代将行令,麾下则是陈旦、江隅、乌鹤敖、田横! 韩信用那一战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于是李恪征北,他再次代行,将季布、乌鹤敖、江隅西进,至此开启了他在西域的漫漫征程。 伐月氏之战使韩信真正了成为大秦顶尖的将帅。 北伐决战,他脱出李恪的光环,得始皇帝钦点为援军先锋,麾下是陈旦和乌鹤敖。 西军成建,他又重回西域,以西海将军之名平定西海,逐戎千里。 再至大雍立国,西军改制,他主持一镇,坐镇西极,又一次拓地千里,成为大雍乃至于天下间仅次于蒙恬与李恪的军神名将,便是如今声名鹊起的章邯,也只能与他在伯仲之间。 还有这次…… 李恪放弃自领雄军的方案,一力保举他为白麾上将军。这个名号不仅仅是伴驾亲征的殊荣,更重要的是上将军的身份,以及王不可涉军的特权。 前者,大雍此先唯有李恪与李信。 后者,则曾是李恪独有的王宠。 回忆起相府当中,在被点将的那一刻,韩信几乎以为自己是长期地错怪了李恪,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虚忌妄怨,合该一死以谢恩主…… 然而,李恪威胁了他…… 在韩信看来,这次威胁根本没有任何意义。毕竟为人臣者,与君同狩,谁会弄险让主君置身险地? 若是真到了避无可避的时候……唯死战耳!臣子的天职自然是保君王无恙,谁还顾得了人主当时的精神状态? 可是,李恪是认真的! 那语气,那神色,那郑重其事,无一不在提醒韩信,李恪已经使用了最直白最不被误解的字眼,而且必定会说到做到! 若是扶苏在这次亲征中遭遇到任何危险,无论韩信是有意还是无意,主动还是被动,李恪都会摘了韩信一家老小的脑袋。 哪怕子楣是李信最喜爱的亲女,哪怕李信是李恪在非墨阵营中最重要的盟友! 韩信终于确信了自己从前的判断,李恪果然不信任他…… 重,而不信! 试想,若是换一个人与韩信异地而处,无论是陈旦、陈平、田横亦或是李左车,还会有这句威胁么? 必不会有! 这道威胁除了宣威,于战没有半分意义,只会给韩信套上重重的枷锁,使其顾虑重重,不敢放手一战! 世既有恪,何必韩信?韩信既生,恪岂不容? 带着nongnong的战意,裹着深深的警惕,韩信至此踏上了征程。 他放空了自己,重置了生命。 过往荣耀弃之如敝,只要不足以取代李恪,不足以凌驾李恪之上,则一切光辉皆虚妄,俱是不值一提! 这不过是又一场河间平定战,而白麾之名,也不过是又一个更好听些的李恪代行! 河间将军恪麾下,军师军侯,淮阴将阳信代主伐逆! 章邯……王离……项籍……赵柏……杨奉子、涉间、范增、冯劫、张耳、彭越…… 尔等……纳命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